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大学英语听力学习中的焦虑因素

【作者】 田 雨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Z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1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学生成绩与其外语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外语焦虑与学生听力成绩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成绩、外语焦虑
  大多数语言学习者都曾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时体会过焦虑感。作为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焦虑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早期研究把焦虑视为语言学习的副产品。关于焦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杰弗里·杨在1991年著文指出,语言焦虑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现象,是学习者在学习一门语言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其典型的外在反映可能是焦虑的普遍症状,比如心跳加速、掌心出汗等等。焦虑被视为是外语学习中的最大情感障碍。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焦虑的典型表现就是回避行为。其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其他的交际方式“不闻不问”。
  鉴于高考对于高中教学的指向性作用,自英语考试改革,听力不计入总分,英语听力练习被排挤出了重点学习范围。学生普遍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欠缺更加剧了听力课堂的焦虑反应。过度的焦虑感会影响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摧毁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成为英语听力教师不得不重视的要点。
  一、外语焦虑研究概况
  焦虑存在于外语或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即外语学习焦虑这一观点被研究者们普遍接受。但如何量化外语焦虑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却依然是一个难题。托马斯·司考沃认为听力是一个包括注意、理解、记忆和评价的积极过程。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1978年),所有的研究者都未能明确焦虑和外语学习这一整体的关系。
  1986年,霍维茨等人发表了《外语课堂的焦虑研究》,首次提出了外语学习焦虑概念,并指出外语学习焦虑不单单是交流恐惧、考试焦虑、负面评价担忧的简单组合。外语学习焦虑是因外语学习的独特性产生的,个人自我感觉、观念、情感等的综合体。在《外语课堂的焦虑研究》一文中,霍维茨等人还创造性的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此量表共有38个问题。题目答案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1 完全不符,2较少符合,3部分符合,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在这个量表中,霍维茨等人提出了38个问题分别检测外语学习焦虑中的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用以监测外语学习中焦虑的广度和深度。这一设计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外语课堂学习焦虑测试。托马斯· 杨等人使用这一设计进行多次实验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外语学习焦虑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一般而言,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低。
  国内学者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也比较重视。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刘润清、吴丁娥等对进一步深化外语学习焦虑理论、促进中国英语教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研究更强调从整体上阐述情感因素重要性的理论,较少研究针对外语学习的某项特殊技能,且较少涉及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焦虑感的实际情况。
  综合国内外的外语学习焦虑相关研究,本研究以河南省Z高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来探讨外语学习焦虑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及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集使用霍维茨等人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针对161名学生,问卷调查后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FLCAS量表包括33个问题,得分在33至165之间。回答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五个答案中选择对应答案。这五个答案分别是A完全不符、B 基本不符、C 部分一致、D 基本一致、F 完全一致。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得满分5分,其他选项得分依次各减一分,直至完全不符者得一分。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分析,旨在测量英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听力焦虑的具体反应。根据测试的具体情况,外语焦虑量表中的外语改为英语,且明确范围为英语听力学习。
  2.2研究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河南省Z高校外语专业2013级16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2人,女生139人。按照学生的20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英语听力》课程考试级将学生分为三组。甲组学生成绩高于75分,评定等级优,共67人。乙组学生成绩在60至75分之间,评定等级良,共71人。丙组学生成绩低于60分,评定等级差,共23人。
  受试学生于2014年6月19日听力课堂中完成问卷,用时30分钟。问卷全部回收。剔除回答不完整的试卷后,依据问卷得分,152份有效问卷被分为高、中、低三组。
  2.3 问卷结果
  表1英语听力课堂焦虑与英语听力成绩相关分析结果

 

  注:** P﹤0.01(双尾检测),以下同理。
  表2英语听力成绩等级和学生焦虑指数的相关分析

 

 

  表3 不同成绩组学生的焦虑指数与成绩的相关性

 

 

  从以上表格分析,听力课堂学生的焦虑指数与个人成绩成负相关关系。外语焦虑现象在学生中非常普遍,但是不同成绩组的焦虑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一般而言,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较高程度的焦虑,而成绩较好的学生焦(下转第48页)(上接第26页)虑程度相对较低。这一结果也再一次验证了霍维茨的外语焦虑理论。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常有演讲等表现机会,自然也就会被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的作用,常常引发学生的焦虑反映。焦虑程度较深的学生,经常会表现出面红耳赤、久不发声、大汗淋漓等状况。甚至,害怕出错、害怕丢脸的心态下,学生的回避行为也时常发生。心理学研究者认为“情感因素在人们的学习中发挥着80%的作用”。外语焦虑程度较高的学生普遍反映紧张、忧虑、甚至恐惧情绪干扰听力练习。他们常常表现出的抗拒主动发言、逃避小组讨论等行为,究其缘由是因为较严重的外语焦虑在听力课堂的具体表现。而这种回避心理进一步阻止了听力水平的提升。
  然而甲乙两组数据呈现了较好的成绩与焦虑程度的负相关性的同时,甲组的负相关性指数甚至高于乙组。针对这样现象,研究者将外语焦虑细分出一个新的类别,即促进性焦虑。优秀学生通常对学习成绩有着更高的期望,倾注更多努力的同时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这种求生心态会促使优秀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适当的促进性焦虑有助于学习的进步。
结论
  本问卷只调查了Z高校英语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人数有限,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此次调查也反映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外语焦虑,这一外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专业新生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听力课堂焦虑,减少学生的焦虑程度是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剖析英语听力的一般规律和应对策略。掌握规则,熟练应用听力策略有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应当尽快的熟悉学生,分辨出焦虑程度较深的学生,并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帮助。这将有助于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增强自信心。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学习,也关系着学校教学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善用焦虑也是所有外语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Horwitz, E. K. “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 [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21): 112-126.
  2. Horwitz, E. K., Horwitz, M. B., & Cope, J.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70): 125-132
  3. Scovel, T. “The effect of affect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 review of the anxiety research”. [J] Language Learning, 1978(28): 129-142
  4. 陈慧麟.语言测试的焦虑因素.[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刘聪慧.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研究.[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田雨,1986年生,现任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