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探

【作者】 刘 明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通过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别开生面的变化。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兴趣越浓,观察就越仔细,体会就越强烈。电教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走进课堂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很愿意参与到其中。
  例如,教学《故都的秋》这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观看秋天景色的视频,使图像与课文内容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他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季节中……学生此时已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季节。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积累了语言。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会被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生动的影片深深打动。教师要因势利导:你是否已陶醉在这秀美的景色之中呢?你是否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呢?我们家乡也有很多景点,请你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景点,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网络提供的资料结合起来,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的文章。这种通过信息技术虚拟的空间提出研究的问题,学生感觉是一件新鲜的事儿,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的激情。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教学《月食》一文时,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如果调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会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又如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能提高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想象,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影响。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课件与识字巧妙的结合,不仅从趣味性角度使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认读、识记生字,而且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字、词、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复和学生“见面”而自然获得,不知不觉中,生字就掌握了。
  当学生处在情趣化教学中,识字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他们便会出现思维异常活跃、情感特别丰富、识记创新能力极强的特殊状态,也就是他们身心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识字教学效率达到了最优化。如教学“猴”字时,大屏幕显示猴子跳跃的画面,同时播放配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美猴王,谁能念好我的名字猴,我就和他交朋友!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练习“猴”的读音。这一富有人性与童趣的设计,令每一位小朋友跃跃欲试和猴子交朋友。在教学“暖”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在识字课中,通过听声音,学习“毛驴”、“小鸟”;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学习“水”、“火”;通过视频进行动作模拟,学习“立正,跑步,升旗”等词。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识字兴趣,教师只是加了一勺“糖”,学生便争着来“喝”这杯原本苦涩的“咖啡”了。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课时,如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探究,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平台,为学生提供班级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如教学《琥珀》这一课时,在课前师生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有关的资料,开展“琥珀形成大家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有关琥珀的知识,确定教学内容。课上由学生主持讨论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探险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网上探索,把在网上搜索到的内容记录在留言板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开展交流会,教师进行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研究活动,及时进行指导。在集体交流时,教师出示琥珀形成过程的课件,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解说,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的印象深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被动的简单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和积极的学习者。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利用现代化信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会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真正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