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规范用语
【作者】 刘春兰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听完几节生本课,对我的触动特别大。课堂上的孩子阳光、快乐,他们的课堂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如同一场辩论赛,一个个知识点都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交流、争辩中被逐一攻破的。我羡慕之余,思绪万千……
回到学校,我以最高的热情立即投入了“生本教育”的实验。刚开始,我遇到了很多困惑:小组如何组建?前置作业如何设计?课堂上孩子们如何发言?全班交流如何组织?老师又该如何放手?放得太开,整节课乱哄哄的无法进行,钻的太紧,又违背了生本理念。内心无比矛盾与纠结!
“教是为了不教”——品读完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这也我在生本实验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生本教育”提倡教师“放手”,但“放手”不是放羊,不是撒手不管,在放手前,教师必须要教会孩子们自学的能力,就如同小鸟离开妈妈自由飞翔前,鸟妈妈会教会自己的孩子飞翔与扑食的本领一样。
为了以后的“不教”,那现在的我们就要手把手的去教孩子们。教会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会他们交流、教会他们争辩。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想发言,就是因为不会发言,不知道如何发言,导致他们不敢发言。课堂因此而变得冷清!
“教”从点滴开始。以下是我在平时的培训、听课、上课中学习和总结的一些课堂交流语言,在此与大家分享:
1.品读完例题(知识点),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⑴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若有所思,明白了……
⑵品读完例题(知识点),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⑶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真是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
⑷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深受启发……
2.全班交流时,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几页。
⑵请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第几页的第几题……
⑶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
⑷请同学们看黑板……
⑸请大家把视线跳跃到第几页的第几题……
⑹请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
3.做完题目谈体会时的表达:
⑴做完这道题,我体会到了(从整体上谈)……
⑵做完这道题,我的提醒是***是重点词……
⑶做完这道题,我想到了自己或生活中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⑷做完这道题,我想到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4.生生互动时的表达:
⑴我说完了,大家有补充的吗?或者是不同的意见?
⑵我讲完了,谁与我交流……
⑶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想补充一点……
⑷我认为你思考得很全面……
⑸我有不同意见……
⑹我对你的发言没有意见,但我有补充……
⑺请大家评一评我得怎么样?
⑻我觉得你声音响亮,但……
⑼你用词很准确,比如……
⑽听了你对这道题的解释,我也想来试一试……
⑾谢谢你的鼓励(或意见),我会继续努力(或改进)。
⑿你的讲解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明白了……
⒀你的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我向你学习。
⒁感谢你的发言,让我明白了(学会了)……
5.小组汇报时的表达:
⑴大家好!我们是XX小组,现在由我们组来汇报。
我们来汇报一下(什么任务)……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⑵万事开头难,我们是XX小组,希望我们给大家开好这个头。
有请我们组第一发言人XXX
我汇报完毕,有请下一发言人。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与我们交流?
⑶刚才XX小组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也不甘落后。我们汇报的是……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有补充?
⑷大家好!非常期待与大家交流。
今天我们汇报的内容是……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生本教育的理念——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突出学生的地位: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师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者变为孩子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不再是以往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我要学”。教师走下了三尺讲台,走向了学生,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师通过一个问题或一个情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发现真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学生的表现比老师得更精彩!”这也正是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所在!是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生本是理念,开放是本质,获得发展是结果。”这句话,道出了生本教育的核心,也使自己本来懵懂的大脑豁然开朗了。生本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多学习,多请教,大胆尝试,在践行生本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回到学校,我以最高的热情立即投入了“生本教育”的实验。刚开始,我遇到了很多困惑:小组如何组建?前置作业如何设计?课堂上孩子们如何发言?全班交流如何组织?老师又该如何放手?放得太开,整节课乱哄哄的无法进行,钻的太紧,又违背了生本理念。内心无比矛盾与纠结!
“教是为了不教”——品读完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这也我在生本实验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生本教育”提倡教师“放手”,但“放手”不是放羊,不是撒手不管,在放手前,教师必须要教会孩子们自学的能力,就如同小鸟离开妈妈自由飞翔前,鸟妈妈会教会自己的孩子飞翔与扑食的本领一样。
为了以后的“不教”,那现在的我们就要手把手的去教孩子们。教会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会他们交流、教会他们争辩。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想发言,就是因为不会发言,不知道如何发言,导致他们不敢发言。课堂因此而变得冷清!
“教”从点滴开始。以下是我在平时的培训、听课、上课中学习和总结的一些课堂交流语言,在此与大家分享:
1.品读完例题(知识点),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⑴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若有所思,明白了……
⑵品读完例题(知识点),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⑶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真是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
⑷品读完例题(知识点),我深受启发……
2.全班交流时,可采用如下表达方式:
⑴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几页。
⑵请大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第几页的第几题……
⑶请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黑板……
⑷请同学们看黑板……
⑸请大家把视线跳跃到第几页的第几题……
⑹请同学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
3.做完题目谈体会时的表达:
⑴做完这道题,我体会到了(从整体上谈)……
⑵做完这道题,我的提醒是***是重点词……
⑶做完这道题,我想到了自己或生活中的(联系生活实际谈)……
⑷做完这道题,我想到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4.生生互动时的表达:
⑴我说完了,大家有补充的吗?或者是不同的意见?
⑵我讲完了,谁与我交流……
⑶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我还想补充一点……
⑷我认为你思考得很全面……
⑸我有不同意见……
⑹我对你的发言没有意见,但我有补充……
⑺请大家评一评我得怎么样?
⑻我觉得你声音响亮,但……
⑼你用词很准确,比如……
⑽听了你对这道题的解释,我也想来试一试……
⑾谢谢你的鼓励(或意见),我会继续努力(或改进)。
⑿你的讲解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明白了……
⒀你的声音洪亮,思路清晰,我向你学习。
⒁感谢你的发言,让我明白了(学会了)……
5.小组汇报时的表达:
⑴大家好!我们是XX小组,现在由我们组来汇报。
我们来汇报一下(什么任务)……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⑵万事开头难,我们是XX小组,希望我们给大家开好这个头。
有请我们组第一发言人XXX
我汇报完毕,有请下一发言人。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与我们交流?
⑶刚才XX小组的发言非常精彩,我们也不甘落后。我们汇报的是……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谁有补充?
⑷大家好!非常期待与大家交流。
今天我们汇报的内容是……
结束语: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生本教育的理念——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突出学生的地位: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老师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者变为孩子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不再是以往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模式,而是通过设计“前置性作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我要学”。教师走下了三尺讲台,走向了学生,和孩子的距离拉近了,倾听孩子的声音。教师通过一个问题或一个情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发现真理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学生的表现比老师得更精彩!”这也正是生本教育的独特魅力所在!是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教是为了不教。
“生本是理念,开放是本质,获得发展是结果。”这句话,道出了生本教育的核心,也使自己本来懵懂的大脑豁然开朗了。生本教育,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自己以后会更加努力,多学习,多请教,大胆尝试,在践行生本教育的道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