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国民化待遇问题

【作者】 吴小燕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的健康及医疗保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中分析了农民工目前所面临的医疗保险困境诸多原因,并提出解决其医保国民化待遇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医保,城镇化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health and medical insurance have been the social problems that can't be ignored. In this article, various causes of health insurance dilemma that migrant workers in face of has been analyzed. As well, some solutions to equal treatment of health insurance has been provided.
  Key words:Migrant workers; Health insurance; Urbanization
  党的“十八大”决议中明确指出,不断完善的城镇化进程是未来中国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土地集结化、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迁移到城市,他们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现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约,也引起了不少新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健康及医疗保障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他们与城镇居民同工不同待遇,尤其在医疗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民工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居住环境下,缺乏社会保障,不能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等有利因素,使得其处于高健康贫困风险状态,农民工及其家庭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大大低于城市人口家庭,因病致贫、贫病相加的案例不时为所媒体报道,这类群体的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1农民工家庭健康贫困的诸原因剖析
  1.1健康贫困化概念及农民工健康状况
  健康贫困化是近年来卫生领域专家提出的一个新观念,它是指一种机会丧失和能力剥夺,既因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传体能力不足、文化教育程度差、社会的排斥及政策和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参与医疗保障、卫生保健和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机会丧失,以及因此所造成的健康水平下降导致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被剥夺,从而带来的收入减少和贫困发生或加剧。
  农民工因从事工作强度大、居住条件恶劣、卫生意识淡薄,又缺乏相应的医疗卫生条件,从而成为传染病发病和流行的高危人群,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农民工是当今劳动安全卫生问题的主要受害者,2005年国家公布了全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超过2亿,其中农民工占了90%以上,尤其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危险化工品农民工集中的三个行业中,严重职业病屡见报道,农民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另外,农民工家庭中的随迁老人和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
  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对生病采取“能忍则忍”的态度,超过90%的农民工患过感冒等小病,但大多数是自己去药店买药吃,或者不看病不吃药,有13.2%的农民工患过大病,其中有半数是回老家的县(市)医院治疗,有5.1%是自己扛着或去药店自己买药吃。如果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得不到保障,就可能出现“低健康水平→低劳动能力→低收入→低将康水平”的恶性循环,其结果使农民工劳动生产力遭受极大损害,影响城乡经济发展。
  1.2 城乡二元化结构是健康问题的体制根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且后者也决定了出生以后所享受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与疾病和健康有关联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户口性质一旦确定,终生难以更变,因此,农民工进城后虽然可以享受城市的公共设施服务,但无法摆脱“农民”身份,而无法与“城里人”享受同等的就医待遇。农民工就业主要集中在腥、累、苦、危险等行业或工种内,职业病危害严重、安全风险大、劳动强度高;同时,由于他们与城镇居民同工不同酬,收入水平低,一旦发生大病和意外伤害,由于设有相应的医疗保险体系,会对其家庭经济状况造成巨大的冲突和影响。调查显示,外来农民工对医院服务的利用率大大低于当地居民。11%的人患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0%的患病后采取自我医疗,24%的则是去无行医执照的“黑诊所”打针吃药,即使在院治疗患者中,30%的人会选择治愈前自动出院,因为他们支付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
  1.3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抑制了农民工家庭的健康需求
  由于农民工就业所遭遇的种种歧视,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而农民工的看病支出又远远高于他们的工资收入,加之大城市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使得农民工家庭的医疗支出成为一项非常沉重的负担,为了节省医疗开支,许多人平常生病只能靠拖,致使小病拖成大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近年来多有发生,一场大病可能会给农民工家庭带来灾难性后果。
  此外,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群体所设计的相应医疗保险体系,将其处于“三不管”状态,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足鼎立的医疗保障格局,农民工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难以很好的享受上述三美相应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其工作和生活在城市,有人甚至在城市安家落户、生儿育女,但却不能享受城市医保的待遇,生病住院还得返乡,办理农村合作医疗手续,非常繁烦、耗时,处在城乡医保都不能覆盖的状态,治疗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民工的子女就医问题,他们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却又是“飘在城市”,农村老家已与他们没有半点联系,谈何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关照?               (下转第86页)
(上接第57页)
  2解决农民工享受医保国民化待遇问题的对策
  2.1突破政策壁垒,实现医疗资料的公平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终将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居住自由、迁移自由、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是社会文明的必然趋势,逐步让户口与福利脱钩,形成城乡居民身份统一,机会均等、权力平衡的社会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消除对农民工歧视、保证其享受平等的接受医疗服务的权利。
  2.2 调整公共卫生及社会福利政策,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及医疗特点制定多元化的弹性医疗保障制度,鼓励稳定就业且有国家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流动频繁、收入低下的农民工则可以选择大病医疗保险,着重解决其大病住院医疗费用问题,同时,针对特困农民工家庭,应建立政府、社会性慈善组织、企业和公众多方参与的医疗救助体系,解决其“看病贵”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家庭的关心和重视。
  2.3尽快建立相关补偿机制,解决农民工“看病贵”问题
  日益增长的医药、检查费用是农民工“看病贵”的主要原因,后者也导致有病不敢医、小病拖大病、最终造成贫病交加、人财两空的恶果。目前,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补偿政策,改革支付方式(如现行垫付政策),调整药品及服务价格,增加对社区及乡镇等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医疗质量,使农民工及其家庭能在基层医院享受合格的医疗技术服务,减少其医疗卫生事项支出。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家庭的卫生宣教工作,防病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坚。农民工医疗保障机制探索[JJ.企业经济.2008(5):9-11
  [2]俞林伟,陈小英。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中健康贫困问题研究(J)医保与哲学,2013(3A):58-61
  [3]汪国华。断裂与弥补,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理想思考(J)医保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1):31-32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十二五”时期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要点[JJ发展研究,2011(6):4-12
  作者简介:吴小燕 女 湖北武汉市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兼任武汉大学校医院业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