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五心合一,凝心聚力,抓好技校生管理
【作者】 黄其勇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技校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等原因,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抱怨毫无用处,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之路。一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用信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学生找回自信;三用细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润物细无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用耐心,鼓舞着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五用责任心,诠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色,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天空。
关键词:技校 学生管理 五心
一般来说,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还有不少问题学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人曾这样说,对技校学生,前面要有鲜花等东西引诱,后面有人不断鞭策,他才可能前进。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有时我们的良苦用心,会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感到很委屈。处理问题方式不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尴尬。于是有些老师从心理上排斥学生,整天抱怨学生太差。可这样做有用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我们面对的这群学生?
一、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要“爱满天下”。教育者只要献出一片心,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而提起学生,我们更多的是抱怨,何来爱心可言?其实,“学生也是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反叛心理严重,自尊心又极强。如果处理问题时硬碰硬,师生间形成敌对关系,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作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指责学生,更应该自我反思。试想想,谁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整天板着脸孔,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对学生动不动就是讽刺挖苦,恶语相向。我们也应该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学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他也对你笑,所以我们要笑对学生。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我们要以爱换德,用我们的爱心来感化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真的关心他们,爱他们。我们要用豁达的心胸来包容学生的情绪,并允许他们犯错误。平时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
我们更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多沟通,不要轻易下结论。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走极端。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的心近了,关系自然就融洽和谐了。学生喜欢老师了,有话愿意和老师说了,也能听进老师善意的劝告和批评了,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了。相反,他们会用自己的不断进步,来回报老师为自己的付出。师生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课堂变成朋友式的讨论,我们的管理还难吗?我们的课堂还尴尬吗?
二、用信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学生找回自信。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学生可能有些方面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并通过努力,将他们送上成才直通车,绝不能将学生“一棍子打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1)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我们,不该让瓦特、牛顿和爱迪生从我们身边溜走。
阿里巴巴的创建人马云的成功就是一个传奇:从“落聘保安”到“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马云的成功得益于父亲。面对有些顽劣的儿子,父亲苦笑着说:“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2)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铲出了大企业家马云。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做铁锹,铲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将他们的优点不断放大,变成它们的特长,最后让他们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了,生活有了目标,有了追求,自信也就回来了,他们会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三、用细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润物细无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已有了朦胧的认识和渴求。不少技校生厌学情绪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打发时光,便把谈情说爱当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是老师们视学生谈恋爱为“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来堵,结果呢,堵是堵不住的,只能正确引导。让我们看看“中国爱情教育首创人”曾宏燕老师是怎样做的?当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面对着学生给自己出的教育难题,曾老师在“惊呆”和“惊诧”之后,没有用“暴风雨”来对待学生,而是用红玫瑰和情人节的来历两个生动的传说给学生上了一堂爱情教育课,不仅向学生传递了中西方文化,更使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最后她意味深长的对孩子们说:“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3)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青春期不该让爱情开花结果。这堂课获得了成功,曾老师也收获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我们是否向曾老师学习一下她的教育艺术?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不要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抓住机会,伺机教育,因势利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上网和谈恋爱问题,我们的很多做法已无济于事,因此我们要善于找机会,有时候“和风细雨”比“暴风骤雨”会更有效果。
四、用耐心,鼓舞着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面对我们的学生,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决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着一个(下转第25页)(上接第58页)学生,在我们的苦口婆心教育下,他变了,积极上进了,我们暗自高兴,颇有成就感。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他又我行我素,回到从前了,我们感到苦心被糟蹋了,又开始埋怨学生怎样怎样,甚至觉得他无可救药了,想放手不管了。如果这时候我们真放弃了,这个学生很有可能就此止步了。相反,如果我们一直继续不断的给他加劲,鼓励他,鞭策他,他会越来越好的。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怕千辛万苦,不惜千言万语,用我们的耐心和执着,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五、用责任心,诠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色,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天。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不管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么差,家长既然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下,天天进步,最后能有所成就。“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对技校生而言,“育人”则更为重要,“育德”比“育智”更重要。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打造成合格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一线工人。什么是教师的责任?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给我们做了诠释。而那位同为教师的“范跑跑”,你良心何在?教师的责任心何在?教师工作是良心买卖,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正所谓“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
其实,学生管理千头万绪,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严重,心理素质又很差,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教育者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和管理好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勃勃生机而又井然有序。学生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之路,学生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1日出版
(2)马云《父爱是把铁锹》 《润 文摘》2008年10期
(3)曾宏燕 《课桌上的玫瑰:告诉孩子什么是爱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年9月1日出版
关键词:技校 学生管理 五心
一般来说,技工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还有不少问题学生,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人曾这样说,对技校学生,前面要有鲜花等东西引诱,后面有人不断鞭策,他才可能前进。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有时我们的良苦用心,会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感到很委屈。处理问题方式不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课堂气氛尴尬。于是有些老师从心理上排斥学生,整天抱怨学生太差。可这样做有用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教育和管理我们面对的这群学生?
一、用爱心,叩开学生的心扉,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教育要“爱满天下”。教育者只要献出一片心,石头也会开出花来。而提起学生,我们更多的是抱怨,何来爱心可言?其实,“学生也是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反叛心理严重,自尊心又极强。如果处理问题时硬碰硬,师生间形成敌对关系,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作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指责学生,更应该自我反思。试想想,谁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整天板着脸孔,一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对学生动不动就是讽刺挖苦,恶语相向。我们也应该蹲下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学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他也对你笑,所以我们要笑对学生。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我们要以爱换德,用我们的爱心来感化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真的关心他们,爱他们。我们要用豁达的心胸来包容学生的情绪,并允许他们犯错误。平时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
我们更要尊重学生,遇到问题多沟通,不要轻易下结论。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走极端。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的心近了,关系自然就融洽和谐了。学生喜欢老师了,有话愿意和老师说了,也能听进老师善意的劝告和批评了,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了。相反,他们会用自己的不断进步,来回报老师为自己的付出。师生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课堂变成朋友式的讨论,我们的管理还难吗?我们的课堂还尴尬吗?
二、用信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学生找回自信。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的学生可能有些方面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会一事无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并通过努力,将他们送上成才直通车,绝不能将学生“一棍子打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棍棒之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1)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我们,不该让瓦特、牛顿和爱迪生从我们身边溜走。
阿里巴巴的创建人马云的成功就是一个传奇:从“落聘保安”到“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马云的成功得益于父亲。面对有些顽劣的儿子,父亲苦笑着说:“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2)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铲出了大企业家马云。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做铁锹,铲出学生的闪光点,并将他们的优点不断放大,变成它们的特长,最后让他们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了,生活有了目标,有了追求,自信也就回来了,他们会不断努力,直到成功。
三、用细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因势利导,“润物细无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爱情已有了朦胧的认识和渴求。不少技校生厌学情绪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打发时光,便把谈情说爱当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于是老师们视学生谈恋爱为“洪水猛兽”,想尽一切办法来堵,结果呢,堵是堵不住的,只能正确引导。让我们看看“中国爱情教育首创人”曾宏燕老师是怎样做的?当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面对着学生给自己出的教育难题,曾老师在“惊呆”和“惊诧”之后,没有用“暴风雨”来对待学生,而是用红玫瑰和情人节的来历两个生动的传说给学生上了一堂爱情教育课,不仅向学生传递了中西方文化,更使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最后她意味深长的对孩子们说:“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3)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青春期不该让爱情开花结果。这堂课获得了成功,曾老师也收获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我们是否向曾老师学习一下她的教育艺术?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不要生硬的说教,而应该抓住机会,伺机教育,因势利导,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上网和谈恋爱问题,我们的很多做法已无济于事,因此我们要善于找机会,有时候“和风细雨”比“暴风骤雨”会更有效果。
四、用耐心,鼓舞着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而面对我们的学生,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决不能轻易放弃一个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着一个(下转第25页)(上接第58页)学生,在我们的苦口婆心教育下,他变了,积极上进了,我们暗自高兴,颇有成就感。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他又我行我素,回到从前了,我们感到苦心被糟蹋了,又开始埋怨学生怎样怎样,甚至觉得他无可救药了,想放手不管了。如果这时候我们真放弃了,这个学生很有可能就此止步了。相反,如果我们一直继续不断的给他加劲,鼓励他,鞭策他,他会越来越好的。因此,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怕千辛万苦,不惜千言万语,用我们的耐心和执着,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五、用责任心,诠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本色,为学生成长撑起一片天。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不管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么差,家长既然把孩子交到我们手上,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在我们的教育和引导下,天天进步,最后能有所成就。“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对技校生而言,“育人”则更为重要,“育德”比“育智”更重要。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把他们打造成合格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一线工人。什么是教师的责任?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给我们做了诠释。而那位同为教师的“范跑跑”,你良心何在?教师的责任心何在?教师工作是良心买卖,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正所谓“学春蚕吐丝丝丝不断,做蜡烛照路路路通明”。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
其实,学生管理千头万绪,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严重,心理素质又很差,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果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教育者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教育和管理好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校园充满勃勃生机而又井然有序。学生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只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寻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学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之路,学生管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1日出版
(2)马云《父爱是把铁锹》 《润 文摘》2008年10期
(3)曾宏燕 《课桌上的玫瑰:告诉孩子什么是爱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年9月1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