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讨论——小议“沟通”

【作者】 束家宽

【机构】 安徽省舒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校组织班主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如何与家长沟通,班主任就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教师与家长如何沟通做了积极地交流。笔者认为与家长沟通要注意三个方面:要尊重家长意见,在沟通时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提高自身素养,在沟通时才能赢得家长支持;沟通时要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关键词:尊重家长 赢得家长 配合家长 沟通
  引言:2014年4月15日,我校组织部分班主任教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讨论,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如何与家长沟通。班主任积极踊跃地发言,纷纷就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对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有效地交流。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根据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与家长沟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家长意见,在沟通时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与家长频频接触,由于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不同,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要尊重家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克服互相埋怨情绪。
  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我班曾经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她奶奶管孩子的学习。我想:孩子的学习总是指望奶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我请来家长,但我没有当面埋怨家长,而诚恳地对她的家长说:“你女儿近来成绩下降,可能是你工作太忙,对孩子关心不够。我想你多抽些时间陪陪女儿,我们共同把孩子的学习搞上去。”这时,家长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在尽心尽责地关心他的孩子,主动承认是自己忽视了孩子的学习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后一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事后,他还经常在家校联系本上与老师沟通,了解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名学生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2.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在家访、家长会或同家长联系时,这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许多家长也非常重视自己孩子受教育的状况,对孩子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情况,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等总想问个究竟,常常比老师还要深入细致具体。这时就要求班主任要虚心听取。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要提高自身素养,在沟通时才能赢得家长支持。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的老师,无疑是人们心中的丰碑,会引起人们的爱戴,在行动上得到支持和拥护。因而,班主任老师要树立起形象,才能深受家长欢迎。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动之以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促使家长引起共鸣,家长就愿意主动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三、沟通时要配合家长开展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
  家庭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密切相关。比如,许多家长一谈到培养孩子成才,就自然地联系到智力开发、教育投资、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好孩子的学习、保证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而对于孩子做人的教育则往往忽略了。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如果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教育好孩子的心情再迫切,效果也是事与愿违的。因此,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从转变家庭观念入手,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成为家庭教育的行为指南。
  2.与家长探讨和孩子怎样沟通。
  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愿意把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快乐和苦恼告诉父母,可经常一腔热情却换来家长不恰当的反应。家长不合适的反应容易让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遭到伤害,甚至实行自我封闭。因此,必须提醒家长高度重视这种情况的危害,引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倾诉。让家长明白孩子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孩子在倾诉过程中,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从而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孩子的一番倾诉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进而希望得到关注和理解;三是孩子在获得了优秀成绩想让家长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加强自信心。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分析,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3.引导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事实上与其给孩子买这买那,不如给他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可指导家长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家庭”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有固定的和安静的学习场所;有固定充足学习时间;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另外引导家长多买些有益的书籍字画等来装点居室,增加家庭的书香气息。
  4.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佩服自己,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孩子佩服谁就愿意跟谁学,就愿意听谁的。家长要让孩子佩服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孩子的佩服心理来自于家长的生活表现、工作表现,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来自家长的各种能力和成绩。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必须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用正面的、积极的言行熏陶孩子。
  5.要求家长在教育中要与学校保持一致。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保持一致,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要志同道合,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要听那一方的话。
  
                  

 


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讨论会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