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作者】 赵兴芳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朱刘街道九级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探究者”的有效途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引导,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
  一、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重课前预习
  语文课就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实践过程。因此,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重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们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对全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了解了内容的大概,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才有所认识,才会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再学习新课就不会那么吃力了,所以课堂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解读。本来语文知识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就是对知识点的不断重复,尤其是生字词的学习,机械记忆就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很难进行语句段及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新课前,每天的家庭作业我都会布置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且将好词好句都划出来,第二天一上课,我就进行检查,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完成较差的同学由组长负责进行重新预习,并问明原因,让他认识到预习课文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要有针对性,学习形式要多样
  自主学习很容易理解为学生自学,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自读”,给学生提供学习提纲,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成了一种单一的主要模式,很多课堂评价也通过控制教师的讲解时间来实现这一模式。更多的表现为:学生阅读,学生讲解为自主学习,教师少讲或不讲。我的理解是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更加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怎样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呢?这就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快乐的融入知识的海洋中去,通过各种形式学会所学内容。因而,“自主”学习要有针对性,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这种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分出层次。学习形式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做笔记。听讲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形式。学生学习,有的是视觉型的,有的是听觉型的,所以,同样一段内容,看一遍与听讲一遍其效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的精彩演讲和设计以及师生的互动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们进行目光交流,及时得到反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特点。
  三、合作要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
  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我感觉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能相互交流对知识的理解,但很多时候却不尽人意。那些不积极主动的学生没有多少变化,还是由那些“明星”们在进行交流学习;有的小组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而是讨论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全部融入所学内容中,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呢?怎样能将所学知识深化理解呢?后来我慢慢发现了,小组讨论得需要制订规则,规则就是秩序。所以需要对每个学生小组进行一定的培育,要有讨论规则,否则只会是搞形式主义,进而浪费课堂时间。首先合作是建立在自己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然后,在自己不能很好的解决时,或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提出疑问,可以是求助于教师,也可以求助于自己认为可以提供帮助的同学。合作学习由组长进行明确分工,并给予监督,成员之间做好学习记录,并把学习的过程、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的解答、获得的收获进行详细汇总。通过互相监督完成任务,通过相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通过互相批改作业,互相检查学习达成情况等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具体体现。
  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也要让学生懂得学习还要注重团队精神,要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取得成功。
  四、自主互助探究型学习要注重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可以多种,现在强调学习知识的过程化,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但是在知识量如此倍增的社会,这样探寻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自学能力从何而来?这完全是凭借学生们阅读自学来实现的。自主学习的前提之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感兴趣,只有对所学材料有一定的兴趣,学习才会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要强化学习兴趣,需要采取多种学习模式,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实现学习目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动下进行重难点问题的解析,老师也参与其中,将讨论的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学生总结自己学习方法的过程,要经常开以“学习方法”为主题的班队会,给学生们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研究室”。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改革,采取新型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理念,不仅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引导,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创设主动、生动、互动的语文学习局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传授者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在语文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核心,通过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性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