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化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浅谈

【作者】 孙小玲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多媒体进校园、进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在以硬件升级为抓手推动课程改革的课改浪潮中,我们已跨步进入电子教育时代,教室里安装了65吋的集电视、电脑、白板等三位于一体的交互式液晶电视,这为日常进行多媒体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但要真正用好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师自身运用能力是关键。许多教师都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但于使用不当,理念滞后、技术不够等原因,致使由传统的“人灌”变成了新时期教学的“机灌”,效果仍然不明显。所以我们有必要一起再谈谈多媒体下我们化学如何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急于把新课上完,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结是导演讲完了,主演还没上场。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或者丰富多彩的图片和有启迪性的视频资料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被吸引过来,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并通过感悟、体验,转化为内心的求知欲,萌发出化学学习兴趣来。主动地从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然后进行探究。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学习法。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会大增。
  在学习化学启蒙阶段,学生认知基础差,接触的又大多是抽象、难懂的概念,容易丧失兴趣,因此我们应尽量少讲知识多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新型的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生动有趣的实验片段等等,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学习化学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这时候再加上简单而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做那个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实验时,学生看完实验片断后,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欲望,再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就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微观知识教学阶段,像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的构成等等。我们知道微观知识很抽象、难理解。例如,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的运动、微粒间有间隙,等等这些知识,仅仅靠演示实验和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这在以前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多媒体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为化学教学服务
  多媒体能以流动的文字、绚丽的图片、诱人的动画能激发学生兴趣。化学实验同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我认为,应该力争做好所有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但是有的老师认为实验太耗精力,也费时,组织不好的话会“显得很乱”,教学效果不好。其实,表面上看课堂纪律可能不太好,但是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究,去完成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偶尔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对于那些现象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以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为上升为理论认识奠定基础。在做“加热试管里火柴头的实验”时,就可以先做演示实验,然后再发挥多媒体的慢放功能,再现实验过程,学生会理解的更透彻,对爆炸的概念会有很深的认识。
  在讲到给固体加热的操作中,可以播放试管口向上而导致的试管底部炸裂的视频资料;讲到实验室制取氧气,排水法收集后,要先把导管拿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时,可以通过视频演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而避免实际演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等等这些多媒体展示既能加深学生对这些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又能理解错误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对于一些中下等学生来说,有些实验不太好理解,例如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是用向上排空气法还是向下排空气法,仅仅靠实验和讲解,很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此时若配合多媒体,展示一下向上排空气的原理,做成能让学生“看到”的氧气或者二氧化碳气体,模拟展示空气是如何被向上排出去的,效果会好的多。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谨防进入误区
  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克弊扬长,充分发挥它的辅助作用,激发兴趣,化解难度,为教学服务的。做到“三个不能”,谨防进入误区。
  (一)不能代替教师。有的教师认为运用电脑就可代替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内容,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二)不能取代实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一些限于条件所致不能进行的实验,用多媒体模拟,那是很可取的。
  (三)不能把电教变成“电灌”。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在接受多媒体教学时,也逐渐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合理应用电教媒体,不要把电教流于形式,防止落入“为电教而电教”摆“花架子”等教学误区,更不要把电教变成“电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