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教学思考与策略
【作者】 葛翠粉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地学习。分组互动,合作探究是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分组合作,使学习小组既有合作之形,又有合作之实呢?
1、合理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适得其座
这一点,需要教师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去了解、去分析、去思考、去斟酌。具体做法是:
①总体构思,全盘布局。
以54人班级为例。以传统的三纵排组为基础,各组分为3个小小组,每小组6人,共54人。并将9个小小组简称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②精心分析,合理排座。
简单的按成绩分组,是低效或无效的。做法是,从成绩及组织能力入手,先选定9个小组长,然后,根据性别、性格特质、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各种要素的分析,再分别分配给9个小组长(也可让学生双向选择)。最后,这也是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试坐后征求学生的意见。当然,这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分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目的。
2、制定规则,让学生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有了好的构架,若没有好的管理,架子也会散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负起管理的责任,具体做法是:
①责任细化,人人参与。
小组成员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各组的1号为组长,任务是:组织小组活动,管理组内秩序。其他同学各司其职:2号同学检查课外积累与课内背诵;3号同学负责听写、默写的订正;4号同学检查书面作业,如:课外阅读的圈点批注,课内练习的订正;5号同学分学科登记小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含预习);6号同学负责课堂发言的统计、记录与交流展示。这一工作要做好做细,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登记表,以便随时了解情况。
②奖惩措施,适当运用。
根据各小组课堂互动与作业完成情况,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量化加分的奖励;没有完成任务和作业的给两次改过的机会,屡教不改的,除扣量化分之外,还可以辅于诸如写“悔过书”、“说明书”之类的惩罚。
这类课堂的优点表现在:
①教学方式上,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②教学手段上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完成,学生能观察的让学生观察,学生能表述的让学生表述,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动手。
③在师生关系上,打破了以往的观念,老师在教学中尽量起组织引导,控制和调节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1、预习——语文课自主性学习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经过尝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课前预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①预习的形式
预习可采用课余时间自主预习和专门的预习课两种形式。由老师在新课前(新课文)撰写好预习提纲或导学案,各小组明确目标,组长根据学生程度分配任务,分工合作,积极参与,达到资源共享、疑难内化的目的(各小组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纲进得拓展与延伸)。
②预习的内容
就语文课而言,预习的主要内容有:文学常识,生字词的音、形、义,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重点与难点的解析,读后感受与联想等。
③预习的方法
④预习课的环节
a、明确预习目标,提出预习要求。
b、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c、归纳整理,做好笔记。
d、师生互动,释疑解难。
2、展示——语文课自主性学习课堂的亮点
展示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展示是课堂的灵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展示的过程,实际上是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的过程。这一阶段,老师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展示交流,来掌握文本的重点词句,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展示课的环节有:
a、交流预习成果;
b、分组展示;
c、学生质疑补充;
d、归纳小结。
3、反馈——语文自主性学习效果的保障
反馈课就是知识巩固课。反馈既有利于保障学习效果,又有利于老师查漏补缺,尤其能照顾到中等偏下的学生,达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反馈课的环节有:
a、明确目标,知识回顾;
b、达标测评,掌握知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传统课堂不能是“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时,课改势在必行,而“自主性学习”则像雨后彩虹,点缀渲染了教学这一方晴空,使众多教育工作者眼睛为之一亮,也让我们的教学渐渐地动起来,活起来,闹起来……
1、合理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适得其座
这一点,需要教师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去了解、去分析、去思考、去斟酌。具体做法是:
①总体构思,全盘布局。
以54人班级为例。以传统的三纵排组为基础,各组分为3个小小组,每小组6人,共54人。并将9个小小组简称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②精心分析,合理排座。
简单的按成绩分组,是低效或无效的。做法是,从成绩及组织能力入手,先选定9个小组长,然后,根据性别、性格特质、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各种要素的分析,再分别分配给9个小组长(也可让学生双向选择)。最后,这也是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试坐后征求学生的意见。当然,这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分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和目的。
2、制定规则,让学生自主管理落到实处。
有了好的构架,若没有好的管理,架子也会散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负起管理的责任,具体做法是:
①责任细化,人人参与。
小组成员个个有任务,人人有责任。各组的1号为组长,任务是:组织小组活动,管理组内秩序。其他同学各司其职:2号同学检查课外积累与课内背诵;3号同学负责听写、默写的订正;4号同学检查书面作业,如:课外阅读的圈点批注,课内练习的订正;5号同学分学科登记小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含预习);6号同学负责课堂发言的统计、记录与交流展示。这一工作要做好做细,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登记表,以便随时了解情况。
②奖惩措施,适当运用。
根据各小组课堂互动与作业完成情况,每周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量化加分的奖励;没有完成任务和作业的给两次改过的机会,屡教不改的,除扣量化分之外,还可以辅于诸如写“悔过书”、“说明书”之类的惩罚。
这类课堂的优点表现在:
①教学方式上,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②教学手段上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完成,学生能观察的让学生观察,学生能表述的让学生表述,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动手。
③在师生关系上,打破了以往的观念,老师在教学中尽量起组织引导,控制和调节作用,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形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建立朋友型的师生关系。
1、预习——语文课自主性学习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平台,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经过尝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课前预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①预习的形式
预习可采用课余时间自主预习和专门的预习课两种形式。由老师在新课前(新课文)撰写好预习提纲或导学案,各小组明确目标,组长根据学生程度分配任务,分工合作,积极参与,达到资源共享、疑难内化的目的(各小组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纲进得拓展与延伸)。
②预习的内容
就语文课而言,预习的主要内容有:文学常识,生字词的音、形、义,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重点与难点的解析,读后感受与联想等。
③预习的方法
④预习课的环节
a、明确预习目标,提出预习要求。
b、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c、归纳整理,做好笔记。
d、师生互动,释疑解难。
2、展示——语文课自主性学习课堂的亮点
展示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课。展示是课堂的灵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展示的过程,实际上是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的过程。这一阶段,老师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展示交流,来掌握文本的重点词句,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展示课的环节有:
a、交流预习成果;
b、分组展示;
c、学生质疑补充;
d、归纳小结。
3、反馈——语文自主性学习效果的保障
反馈课就是知识巩固课。反馈既有利于保障学习效果,又有利于老师查漏补缺,尤其能照顾到中等偏下的学生,达到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反馈课的环节有:
a、明确目标,知识回顾;
b、达标测评,掌握知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传统课堂不能是“有效教学”或“高效课堂”时,课改势在必行,而“自主性学习”则像雨后彩虹,点缀渲染了教学这一方晴空,使众多教育工作者眼睛为之一亮,也让我们的教学渐渐地动起来,活起来,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