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李学谦

【机构】 新疆尉犁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本文论述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求知欲;语感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绪,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蕴藉美和形象美。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二)、注重朗读的训练形式
  1、有感情的范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教学中,我就特别注重朗读教学。由于自己的普通话比较好,故在讲析课文之前,总要认真地向学生有感情地范读几遍课文,然后让学生仿照朗读课文,这已成为习惯,颇受学生欢迎、领导青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秀美的山水、迷人的画卷,变成了优美动听的欢歌、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能把学生带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习兴趣盎然;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目标就无从谈起,而朗读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没有朗读的课堂,经常是“满堂灌”、“满堂问”,课堂气氛的沉闷可想而知。朗读有如一味“兴奋剂”,撞击着学生的耳膜,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朗读的抑扬顿挫,有如旋律和谐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试想一下,曲高和寡的音乐尚且被众人所喜爱,雅俗共赏的朗读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2、评读,促进发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3、比赛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4、表演读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5、自由读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