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李晓宁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一次教育理念的革命,它为把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多媒体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古有孔丘曰“[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2]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我们在讲"咆哮"一词时,就是利用图像及录音,让学生一边观看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狂风即将吹倒树木的录像,边听狂风怒吼的录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那就是狂风"咆哮",并能把这一词语应用到相类似的场合中,不但使学生对词语认识深刻,而且运用自如。
于永正老师说过:[3]“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语言在读中积累。”古人云:“[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由此可见,读对领悟文章,增强语感,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喜欢看动画,有时还模仿一两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把里面的人物设计成动画,先声情并茂的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人配音,这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着给动画中人配音。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例如,我们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另外,我们还将此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它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6]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如在教学《鸟语》时,用多媒体设计关于鸟的动画,有的鸟在飞行,有的鸟在栖息,有的鸟两只或成群的飞行,这节课的结束时,让学生们欣赏。欣赏完之后,让学生想一想鸟在干什么,想鸟在说些什么,你想对鸟说些什么,让学生模仿鸟姿,学鸟叫。这时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有的说,大鸟在对小鸟说,要学会坚强;有的说,它们再商量怎样对付敌人;有的说,它们在想办法,阻止人类破坏森林……答案是各式各样。运用多媒体设计迁移动画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变“想我说”为“我想说”。只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21世纪是以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教育作为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也在这场革命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多媒体技术为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易于实现和操作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是教学改革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可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可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古有孔丘曰“[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2]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学生的感知阶段创设情景,提供与所学课文和词语有关的声音、图像,将抽象的文字叙述与逼真的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身临其景,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例如,我们在讲"咆哮"一词时,就是利用图像及录音,让学生一边观看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狂风即将吹倒树木的录像,边听狂风怒吼的录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那就是狂风"咆哮",并能把这一词语应用到相类似的场合中,不但使学生对词语认识深刻,而且运用自如。
于永正老师说过:[3]“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语言在读中积累。”古人云:“[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由此可见,读对领悟文章,增强语感,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等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喜欢看动画,有时还模仿一两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负荆请罪》时,把里面的人物设计成动画,先声情并茂的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人配音,这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着给动画中人配音。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假如教育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就能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更对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语文教学该如何面对这种形式的改变,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关键。例如,我们在讲《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另外,我们还将此课件做到校园网的资料库中,学生在阅读课利用微机进行阅读时,既可以复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浏览课件中其它的相关内容,既面向全体,又照顾个性发展的需要,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知识观、数量观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学的形式有了根本的变化,还使语文教学从单一传授课本知识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教学的内容和数量更加多样化、开放化。如我们在讲《草船借箭》一文时,彻底改变了以往只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字、词、句的传统做法,将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周瑜等人物的介绍、性格描述、人物形象以及《草船借箭》的多个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多角度、多层面上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6]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如在教学《鸟语》时,用多媒体设计关于鸟的动画,有的鸟在飞行,有的鸟在栖息,有的鸟两只或成群的飞行,这节课的结束时,让学生们欣赏。欣赏完之后,让学生想一想鸟在干什么,想鸟在说些什么,你想对鸟说些什么,让学生模仿鸟姿,学鸟叫。这时学生激情高涨,纷纷举手。有的说,大鸟在对小鸟说,要学会坚强;有的说,它们再商量怎样对付敌人;有的说,它们在想办法,阻止人类破坏森林……答案是各式各样。运用多媒体设计迁移动画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变“想我说”为“我想说”。只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