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究

【作者】 谢来班·库尔班

【机构】 新疆尉犁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过程。作文教学担负着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它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同时注重指导学生学会积累,使学生的积累和习作表达能力同步协调发展,以达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写作的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1、扩大作文命题范围,使学生不再受束缚。
  小学生的生活是异常丰富的,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习作之初,我让学生自己命题,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同时也采用师生共同命题,老师命题,学生命题三结合的方式,这样学生由开始的“怕写”渐渐地变成“乐写”。
  2、品尝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教师应该把鼓励当作学生写作自信心的催化剂,从而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写作的自信作为另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因而当学生作文写的较好时,就对他们加以表扬和鼓励,并介绍给同学们,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不为传播而写的文章,在必要时将文章帖在作文专栏内展览,有条件也可将学生的文章推荐发表,这样学生写作有了自信,于是越写越想写。
  3、更新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作文课时,要改变以往老师唱“独角戏”的方法,适当的时候,可让学生当主角,老师当“导演”,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作文指导课上我会根据体裁、内容、训练重点的不同而设计一些新意有趣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比如:某同学要举行生日聚会,寿星和前来参加生日祝贺的同学是怎样操办这件事的,可让学生来表演,表演完再说,最后动笔写,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积累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一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三要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及时记下每天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有意义最动情的内容,让“日记”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库”,使学生写作时“有米可炊”。
  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所以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备一个小笔记本,即“见闻摘录本”。通过细心观察,把自己认为在平时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既可记新人记新事,有可记动物,也可以记植物形状、颜色、姿态、香味等,这样,让学生既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2、带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观察。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收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感情。
  3、鼓励学生坚持写好日记。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并把每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我认为:日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可以保留学生自己那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谁吵架了......今天学校开展了一次......活动,以后回头看非常有趣。开始时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可自由,可以抄写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有佳句,有流水帐,也有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怕写作文的心理。在学生的日记中,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加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自主习作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切实能够主动参与到作文活动中。
  1、教会学生自批改作文。
  组织学生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是:把班上的学生按作文水平的高低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并确定作文水平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任评改组长。这样有利于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评改活动方法:教师事先选出两篇较有代表性的习作,先带领学生评改其中一篇习作,指出如何修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评改另一篇习作,经小组评议后,然后再全班展开交流。这样既能集思广益,又为下一步“互相评议”做铺垫。然后互相评改。四人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评改可提高学生审阅和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再自我修改。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习作中的薄弱环节,自觉反复地修改。这样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改文的能力,又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做到实事求是,认真对待,不随便应付,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持之以恒,效果更佳。
  总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