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作者】 黎肖媚
【机构】 广西横县马山乡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以“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就如何实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1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探讨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当地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座谈。
1.1教师对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
中学生渴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认可与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一成不变的,即整队—热身—自由活动—下课。这与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都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却并没与真正领略到“以生为本”的本质与内涵,甚至将其曲解为给中学生以真正的自由,让其自由发展,自由活动,中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了期中测试或者期末考试时,对中学生的考核标准不断降低,甚至连以前必考的如长跑等基本的体质测试内容都取消了。这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和认识,这样的理解不仅不会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中学生认为体育课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进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并最终影响到中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
1.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已经付诸于实施。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技能传授为主思想的影响,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这样:首先向学生介绍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接着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就是学生自由练习时间,最后对中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但是中学生依然只是被动的技能接受者,他们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主体地位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1.3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
在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即14’’01跑完100m的学生成绩要优于15’’多跑完的学生的成绩。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对中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甚至还会挫伤中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都进行刻苦的训练,但是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标准。然而,教师现在经常采用的就是按照评分标准对成绩进行评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准确衡量中学生的表现,也会扼杀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2.1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了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够正确地践行与实施。为此,对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逐渐实现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到中学生学习主导者和引路人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尽快养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进而为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并理解“以学生为本”的本质和内涵,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稍息—立正—解散—玩去”的模式,相反它应该是基于中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开展。
2.2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要想真正让中学生积极、广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快实现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变重技能轻知识的传统理念。我们还是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向中学生展示跳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剪刀式”到现在的“背越式”;然后给中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中学生们自由讨论、分析每一种跳高姿势的优势和不足,并由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将中学生带到跳高场地,根据刚才所观看的视频进行实践,切身体会每一种跳高姿势,最后由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要领的讲解与错误动作的纠正。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中学生可以广泛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并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各项运动的发展历程;
第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首先通过视频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有助于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又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3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而这种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快改变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大胆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以100m为例,在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当进行一次测试,以了解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中学生的练习之后,我们再次对中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以上一次的成绩评定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极大激励中学生练习100m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不能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会大大影响那些所谓“体育后进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实现了。
3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中学生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中学生为主体、基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和个体间差异的崭新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华.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与主体性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育,2009,1
[2]陈琦.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
[3]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1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探讨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当地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座谈。
1.1教师对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
中学生渴望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认可与关注,体育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但是,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学生普遍反映: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却被忽视了。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一成不变的,即整队—热身—自由活动—下课。这与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都大力提倡“以学生为本”,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却并没与真正领略到“以生为本”的本质与内涵,甚至将其曲解为给中学生以真正的自由,让其自由发展,自由活动,中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到了期中测试或者期末考试时,对中学生的考核标准不断降低,甚至连以前必考的如长跑等基本的体质测试内容都取消了。这是对“以生为本”理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和认识,这样的理解不仅不会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中学生认为体育课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进而导致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并最终影响到中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
1.2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要全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已经付诸于实施。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技能传授为主思想的影响,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以背越式跳高教学为例,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这样:首先向学生介绍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接着由教师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就是学生自由练习时间,最后对中学生进行考核。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但是中学生依然只是被动的技能接受者,他们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主体地位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了。
1.3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
在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方式,即14’’01跑完100m的学生成绩要优于15’’多跑完的学生的成绩。事实上,这样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对中学生实际情况的真实反映,甚至还会挫伤中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都进行刻苦的训练,但是由于身体素质的限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既定的标准。然而,教师现在经常采用的就是按照评分标准对成绩进行评定,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准确衡量中学生的表现,也会扼杀中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2.1教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只有树立了先进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够正确地践行与实施。为此,对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逐渐实现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到中学生学习主导者和引路人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尽快养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进而为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体育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并理解“以学生为本”的本质和内涵,它绝对不是简单的“稍息—立正—解散—玩去”的模式,相反它应该是基于中学生身体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开展。
2.2实现中学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要想真正让中学生积极、广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快实现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改变重技能轻知识的传统理念。我们还是以背越式跳高为例,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利用多媒体向中学生展示跳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剪刀式”到现在的“背越式”;然后给中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中学生们自由讨论、分析每一种跳高姿势的优势和不足,并由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然后将中学生带到跳高场地,根据刚才所观看的视频进行实践,切身体会每一种跳高姿势,最后由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要领的讲解与错误动作的纠正。通过这样的模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第一,中学生可以广泛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并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各项运动的发展历程;
第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首先通过视频建立初步的动作表象,进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既有助于中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激发,又有助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3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体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而这种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尽快改变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大胆运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以100m为例,在学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当进行一次测试,以了解中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中学生的练习之后,我们再次对中学生成绩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以上一次的成绩评定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极大激励中学生练习100m的积极性,也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不能对其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会大大影响那些所谓“体育后进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和积极性,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实现了。
3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让中学生更加积极、广泛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要求广大体育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以中学生为主体、基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和个体间差异的崭新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华.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与主体性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育,2009,1
[2]陈琦.体育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9
[3]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