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注重因材施教 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 李惠君

【机构】 陕西省兴平市教研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是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群体,他们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和爱好不是千篇一律,作为教师要把全班学生教好的确不是易事。俗语云:“做人难﹑教人更难,要把性格﹑特点﹑兴趣和爱好不同的学生教好,则是难上加难。”为使学困生尽可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步伐,成了人人头痛的难题。为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曾做了一下尝试。
  一、关心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
  我认为教师之间应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且常与班主任保持联系,针对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补救,并针对性的开展个别的或小型的辅导。
  二、成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的育人网络。
  学生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影响,易学好,也易学坏,教师应经常保持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合作,随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表现。故应做好家访工作,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并与其面对面地促膝交谈则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几年前,我曾带过一个班级,无论我怎样努力,班上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与我对着干,很让我头痛。后来我利用课余时间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家访。当我抚摸着其中一个孩子的头与他交谈时,他羞涩的告诉我,因为他总觉得老师一脸严肃的站在讲台上,好像要把他们拒之门外,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想让老师关注自己。现在他才知道老师很平易近人,并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再不捣乱并改掉恶习。随着一次次家访的进行,我们班也成了全校的文明班级。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家访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课堂教学应因材施教。
  教师的备课,上课应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创造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环境,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自己的学生为本,进行能动的取舍和调控,及时发现并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纠错、补缺。采取以鼓励为主的形成性的、诊断性的、多元化的评价。
  四、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心理情感机制。
  语文的课堂教学应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情感的正确激发和指导。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指导主体应是教师,教师的情感投入状况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的教学效果。①教师的情感能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人际关系深深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应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明确他们各自的需求,只有这样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才能绝对的处于主导的地位,从而使学生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听你讲课。②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知识素养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教师的信服感。教师的博学和多才多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会将学生逐步引入科学的殿堂。③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当学生出现过错时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期待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只有这样你的学生才会认为他在你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从而能让每位学生产生极强的上进心。④情景相容。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殷切的期望。创设激情、积极向上、和谐、有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体味到知识的力量和美感,使学生在课堂中心情舒畅、情绪高涨,达到愉快而轻松的学习。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认为一个班级的好坏不是个别学生的好与坏,而是班级整体学生各个方面程度的好坏。故我采取了家校沟通,及“帮、带、比、超”的活动﹐以优带差,以点带面互帮互学,号召学生“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正如一位家长所说,李老师采取的种种措施,不仅没有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而使孩子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更开朗了。
  总之,在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不断加强,提高自身素、质,精心钻研业务,深入学习教育学,心里学。克服机械的重复,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充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