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消极标签对孩子的危害
【作者】 蒋云爱
【机构】 浙江省东阳市妇联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盲目贴消极标签的危害是巨大的。心理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你生动地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功者,给自己贴上成功者的标签,你就会走向成功,你生动形象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失败者,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你肯定是一个失败者。”消极的标签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使人不能恰当评价自己,使人失去自信、产生自卑感,使人不敢进行尝试等等。
关键词:盲目、消极、标签、危害、评价、消除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会把纸撕破!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我发现有的老师和父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贴标签,然后很着急地想立刻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很快改正,老师和父母就更加觉得标签是贴对了,更加着急了。
一、常见的随便给孩子贴消极标签的情况
(一)对孩子性格特点方面贴的消极标签。如:认生、小气、内向、害羞、依赖性强、懦弱、爱发脾气、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象他爸爸/妈妈、没上进心、做事磨蹭等等。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般大小,经常一起玩,不是到我家就是去他们家,一次,朋友的同事送他孩子一辆遥控车,他的孩子可珍惜了。那天我们的孩子又一起玩了,我的朋友叫他孩子把遥控车拿出来一起玩,我的孩子也很好奇,朋友的孩子百般不愿意,你越说他,他就哭闹来反抗。我朋友就说:“你看,我这孩子真小气,这性格真不好,像他的爸爸,好东西很宝贝的。”我阻止我朋友的继续数落,告诉她不能随便给孩子乱贴性格方面的消极标签,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对孩子处理问题的态度贴错误标签。如:胆小怕事、不出众、很浮躁、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没欲望(怎么别人有五角星、小红花你没有都没反应的呀?)、粗心大意等等。
我班有一个奶奶很好强,叫他的孙子什么都要争第一,最好每天都能得五角星或小红花,每天来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师:“老师,我们敏敏今天有进步吗?”还经常会数落孩子这么“不出众”、“不求上进”等。
(三)对孩子的行为方式贴消极标签。
1.“什么都不懂就是乱说话。”其实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说别人错了。”没有把握住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积累少,但又很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晰的问题,不了解这是孩子表达的关键期和单字表达关键期,剥夺孩子表达的机会。
2.“喜欢扔东西不懂爱惜。”同样是“扔东西”8个月和2岁的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就不一样。8个月扔东西是婴儿的大脑中学习“客体永存”(物体守恒);2岁扔东西在稳固物体守恒的概念上,进行对物体的质地加以探索、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认定。
3.“特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啊!”注意力无法集中就是不爱学习;出现几次攻击他人的行为就成了“爱打人”、自我意识刚建立就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孩子刚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求他处处顺大人的意志行事。
二、消极标签对孩子的危害
消极的标签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贴标签”的错误。
孩子本都是天使,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贴上了无数的标签,慢慢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调,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说话,孩子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一点一点地进入到他们的心里,并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一)让孩子失去应有的自信心:
这是一个家长对孩子贴消极标签的案例:我班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妈妈对哥哥比较宠爱,许多事情都帮着做,还经常说:“跃跃长大了就会做的,现在“不会”妈妈帮助你,没关系的。”,他妈妈给他贴了一个“不会”没关系的标签。到幼儿园后,这个妈妈对我们说:“老师我们跃跃请你们多帮忙,很多事情他“不会”。”这个哥哥就什么事等着你帮忙,问他“跃跃,你怎么还不动手?他就说:“老师,我不会。”渐渐的,这个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做,经常把“不会”挂在嘴边,就等于给自己贴了一个“不会”的标签,就缺乏应有的做事的尝试能力,散失对自己应有的自信心,使各种能力得不到锻炼,成为班级中比较弱的小朋友。
(二)使孩子产生妒忌心理:
我班曾经有个既漂亮又能干的小女孩,一天,小朋友来告诉我“老师,飘飘把别人的画撕破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们:我妈妈老是说他画得比我好,我把他的画撕掉一点,我妈妈就不会说他的好了。其实我已经很努力画画,画得很好了,现在我都讨厌画画了,但我又很喜欢画画。让孩子处在一个两难的矛盾中。这个家长用比较的方法,来给自己家的孩子贴上“不如别人”的标签,不仅打击自己孩子对画画的积极性和他的爱好,还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原来俩家长是好朋友,经常在各方面把俩个孩子进行比较,飘飘的妈妈经常说飘飘画画不如对方,让飘飘产生妒忌心理,认为撕掉对方的画作就可以让妈妈认为对方也画得不好,就可以比过对方,使孩子对画画产生不应有的矛盾心理。
(三)使孩子养成自弃的心理:
有一年,我接了中班,以前带班的老师告诉我:这个班有个“坏脾气”的孩子,你叫“他往东他就往西”,你叫小朋友安静他就偏偏发出声音进行捣乱等,给他贴上一个“坏脾气孩子”的标签。原来这个孩子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或他不按老师要求做的时候,老师都认为他是无理取闹而叫他站到一边反省,这样非但不能纠正他的行为,反而让他变得很有挫败感,他就反常理行事,久而久之,使这个孩子真的养成“坏脾气”,而且产生自弃的习惯。他想反正我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就经常跟老师对着干,看你老师能怎么样。到我接这个班后,只要我点到他的名字,他就条件反射一样,很自觉的站到一边进行“反思”,让人心痛又好笑。
(四)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以前我班有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在幼儿园活泼可爱。毕业好几年后,我碰到其家长,家长向我诉说:孩子上小学很开心,顺利的读完小学。在初二时,孩子由于不懂去问老师,那老师说:“怎么这种题目都不会做,人长这么胖,一点不动脑,简直就是“猪”。”从此,这孩子回家就不吃饭,说是要减肥,也开始厌学,并渐渐地怕见人。至今,孩子休学在家,足不出户。家长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因为孩子的事,这个家庭出现许多的不和谐,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和孩子之间;为了孩子,经济方面也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耽误了自己评职称。他们奔波于各类医院、求助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家长:“就是老师说的“简直就是猪”这个标签对孩子产生的危害。”
三、如何消除消极标签的危害:
(一)“拥抱治疗法”
如果,你已经伤害了孩子,请你先用“拥抱治疗法”来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同时为你们的亲密沟通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方法是:紧紧抱着孩子,认识到自己以前曾经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心中传输过负面消极的念头,为自己为孩子带来的无意识伤害真诚地道歉,并传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赞赏:“宝贝,对不起!我们不应该说你胆小,我们知道你是个很坚强、勇敢的孩子……” “妞妞,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不该责怪你又打人,你是帮助小朋友。”
(二)运用客观、具体化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心理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要用自己的“感觉“或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
1.调整引导的方向:多给孩子贴积极的标签,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的。如:宝贝,你很勇敢,你真自信,我们很喜欢你勇敢自信的样子,真可爱!而不是:“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2.请学会用反义词!就是当你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不好的评价时,先想想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再来说!如:把“胆小”换成“大胆些!”“勇敢点!”;把“依赖”换成“独立”、把懦弱换成坚强、把脾气大换成“宝贝,慢点!放松!”或”嘘,小点说吧!我们愿意听!、把“爱玩”换成“游戏的时间到了,宝贝我们现在来讲故事啦!把任性、倔强换成“冷静些吧,亲爱的孩子,我们爱你,愿意跟你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孩子不开心呢?好了吗?愿意跟我们说说吗?
3.你还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再坚持一会,宝贝,你可以的”、“宝贝,你再专心一些,会更好,你一定行”“你已经记得很好了,你一定可以记得更牢,一起加油哦!”
除了这些积极的鼓励的语言,当孩子做到时,还可以给他一个击掌再来一句“YES!”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眼里身上都充满了胜利者和自信者的光芒。
积极的标签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孩子本都是天使,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贴上了无数的标签,慢慢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调,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说话,孩子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一点一点地进入到他们的心里,并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对孩子影响何其巨大。教育工作者们、家长们,让我们做一个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输送者,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积极标签的肯定下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盲目、消极、标签、危害、评价、消除
当你想要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你会选择用浆糊?胶水?双面贴?还是透明胶呢?不管你会选择用哪一种方式,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就是:当你把纸撕下来要换新内容的时候,不管你多小心,不是墙上会留下印痕,就是会把纸撕破!而当你为孩子的性格、行为、处事的态度贴上小标签的时候,会给孩子的性格、行事的行为和处事的态度造成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我发现有的老师和父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贴标签,然后很着急地想立刻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很快改正,老师和父母就更加觉得标签是贴对了,更加着急了。
一、常见的随便给孩子贴消极标签的情况
(一)对孩子性格特点方面贴的消极标签。如:认生、小气、内向、害羞、依赖性强、懦弱、爱发脾气、暴躁、不自信、性格不好、象他爸爸/妈妈、没上进心、做事磨蹭等等。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般大小,经常一起玩,不是到我家就是去他们家,一次,朋友的同事送他孩子一辆遥控车,他的孩子可珍惜了。那天我们的孩子又一起玩了,我的朋友叫他孩子把遥控车拿出来一起玩,我的孩子也很好奇,朋友的孩子百般不愿意,你越说他,他就哭闹来反抗。我朋友就说:“你看,我这孩子真小气,这性格真不好,像他的爸爸,好东西很宝贝的。”我阻止我朋友的继续数落,告诉她不能随便给孩子乱贴性格方面的消极标签,给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二)对孩子处理问题的态度贴错误标签。如:胆小怕事、不出众、很浮躁、笨手笨脚、什么都不会、没欲望(怎么别人有五角星、小红花你没有都没反应的呀?)、粗心大意等等。
我班有一个奶奶很好强,叫他的孙子什么都要争第一,最好每天都能得五角星或小红花,每天来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师:“老师,我们敏敏今天有进步吗?”还经常会数落孩子这么“不出众”、“不求上进”等。
(三)对孩子的行为方式贴消极标签。
1.“什么都不懂就是乱说话。”其实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说别人错了。”没有把握住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积累少,但又很想表达又表达不清晰的问题,不了解这是孩子表达的关键期和单字表达关键期,剥夺孩子表达的机会。
2.“喜欢扔东西不懂爱惜。”同样是“扔东西”8个月和2岁的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就不一样。8个月扔东西是婴儿的大脑中学习“客体永存”(物体守恒);2岁扔东西在稳固物体守恒的概念上,进行对物体的质地加以探索、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认定。
3.“特好动是不是多动症啊!”注意力无法集中就是不爱学习;出现几次攻击他人的行为就成了“爱打人”、自我意识刚建立就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孩子刚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求他处处顺大人的意志行事。
二、消极标签对孩子的危害
消极的标签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犯有“消极贴标签”的错误。
孩子本都是天使,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贴上了无数的标签,慢慢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调,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说话,孩子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一点一点地进入到他们的心里,并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行为。
(一)让孩子失去应有的自信心:
这是一个家长对孩子贴消极标签的案例:我班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妈妈对哥哥比较宠爱,许多事情都帮着做,还经常说:“跃跃长大了就会做的,现在“不会”妈妈帮助你,没关系的。”,他妈妈给他贴了一个“不会”没关系的标签。到幼儿园后,这个妈妈对我们说:“老师我们跃跃请你们多帮忙,很多事情他“不会”。”这个哥哥就什么事等着你帮忙,问他“跃跃,你怎么还不动手?他就说:“老师,我不会。”渐渐的,这个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做,经常把“不会”挂在嘴边,就等于给自己贴了一个“不会”的标签,就缺乏应有的做事的尝试能力,散失对自己应有的自信心,使各种能力得不到锻炼,成为班级中比较弱的小朋友。
(二)使孩子产生妒忌心理:
我班曾经有个既漂亮又能干的小女孩,一天,小朋友来告诉我“老师,飘飘把别人的画撕破了。”我们问她为什么?她告诉我们:我妈妈老是说他画得比我好,我把他的画撕掉一点,我妈妈就不会说他的好了。其实我已经很努力画画,画得很好了,现在我都讨厌画画了,但我又很喜欢画画。让孩子处在一个两难的矛盾中。这个家长用比较的方法,来给自己家的孩子贴上“不如别人”的标签,不仅打击自己孩子对画画的积极性和他的爱好,还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原来俩家长是好朋友,经常在各方面把俩个孩子进行比较,飘飘的妈妈经常说飘飘画画不如对方,让飘飘产生妒忌心理,认为撕掉对方的画作就可以让妈妈认为对方也画得不好,就可以比过对方,使孩子对画画产生不应有的矛盾心理。
(三)使孩子养成自弃的心理:
有一年,我接了中班,以前带班的老师告诉我:这个班有个“坏脾气”的孩子,你叫“他往东他就往西”,你叫小朋友安静他就偏偏发出声音进行捣乱等,给他贴上一个“坏脾气孩子”的标签。原来这个孩子每次他犯错的时候,或他不按老师要求做的时候,老师都认为他是无理取闹而叫他站到一边反省,这样非但不能纠正他的行为,反而让他变得很有挫败感,他就反常理行事,久而久之,使这个孩子真的养成“坏脾气”,而且产生自弃的习惯。他想反正我不是老师喜欢的孩子,就经常跟老师对着干,看你老师能怎么样。到我接这个班后,只要我点到他的名字,他就条件反射一样,很自觉的站到一边进行“反思”,让人心痛又好笑。
(四)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以前我班有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在幼儿园活泼可爱。毕业好几年后,我碰到其家长,家长向我诉说:孩子上小学很开心,顺利的读完小学。在初二时,孩子由于不懂去问老师,那老师说:“怎么这种题目都不会做,人长这么胖,一点不动脑,简直就是“猪”。”从此,这孩子回家就不吃饭,说是要减肥,也开始厌学,并渐渐地怕见人。至今,孩子休学在家,足不出户。家长为了孩子操碎了心。因为孩子的事,这个家庭出现许多的不和谐,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和孩子之间;为了孩子,经济方面也受到很大的损失;甚至耽误了自己评职称。他们奔波于各类医院、求助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家长:“就是老师说的“简直就是猪”这个标签对孩子产生的危害。”
三、如何消除消极标签的危害:
(一)“拥抱治疗法”
如果,你已经伤害了孩子,请你先用“拥抱治疗法”来消除孩子心中的阴影,同时为你们的亲密沟通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方法是:紧紧抱着孩子,认识到自己以前曾经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子心中传输过负面消极的念头,为自己为孩子带来的无意识伤害真诚地道歉,并传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赞赏:“宝贝,对不起!我们不应该说你胆小,我们知道你是个很坚强、勇敢的孩子……” “妞妞,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不该责怪你又打人,你是帮助小朋友。”
(二)运用客观、具体化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心理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要用自己的“感觉“或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
1.调整引导的方向:多给孩子贴积极的标签,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的。如:宝贝,你很勇敢,你真自信,我们很喜欢你勇敢自信的样子,真可爱!而不是:“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2.请学会用反义词!就是当你想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不好的评价时,先想想这个词语的反义词是什么?再来说!如:把“胆小”换成“大胆些!”“勇敢点!”;把“依赖”换成“独立”、把懦弱换成坚强、把脾气大换成“宝贝,慢点!放松!”或”嘘,小点说吧!我们愿意听!、把“爱玩”换成“游戏的时间到了,宝贝我们现在来讲故事啦!把任性、倔强换成“冷静些吧,亲爱的孩子,我们爱你,愿意跟你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我的孩子不开心呢?好了吗?愿意跟我们说说吗?
3.你还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再坚持一会,宝贝,你可以的”、“宝贝,你再专心一些,会更好,你一定行”“你已经记得很好了,你一定可以记得更牢,一起加油哦!”
除了这些积极的鼓励的语言,当孩子做到时,还可以给他一个击掌再来一句“YES!”你会发现孩子的自信心,与日俱增,眼里身上都充满了胜利者和自信者的光芒。
积极的标签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孩子本都是天使,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贴上了无数的标签,慢慢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调,甚至很多时候不需要我们说话,孩子都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并且一点一点地进入到他们的心里,并深深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对孩子影响何其巨大。教育工作者们、家长们,让我们做一个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输送者,让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积极标签的肯定下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