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音乐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作者】 衣巴代提·司马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成为新课程的两大理念。在课程评价上,注重的是形成性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以课程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基本准绳。那么,在课堂中如何体现发展性评价思想,以什么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呢?
一、将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让评价“有备而来”。
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用来辅助教学。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把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进行策划,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与小组评等,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并达到一定得教学目标。如,我在设计有些课例的最后一个环节,请学生说说这堂课有哪些收获,这既是评价的手段,也是复习总结全课的教学环节。又如我在设计《我们多么幸福》一课,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分别上台演奏,以不同的音色表现乐曲的主题,请班上的“小舞蹈家”编排舞蹈动作,最后请几个同学当评委进行当场点评,这一环节就贯穿了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主体作用和自信心得到了强化,他们情绪高涨,学得轻松、愉快、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的乐园。
二、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入课堂的即时评价之中,让评价“无处不在”。
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促进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发展。音乐是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学科,在评价中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非常重要。教师的即时评价应因人而异,采用多重标准,以鼓励为主,尊重艺术体验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音乐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爱上音乐,如同爱吃肯德基一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生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如,在学习《小鸟、小鸟》后,要求学生作“飞”的律动,从文字上很好理解,且容易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起伏连绵上下摆臂的动作,但从发展学生能力着眼,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飞。先可引导学生进行“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在编创活动中,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孩子们有的像小鸟飞;有的像蝴蝶飞;有的像老鹰在空中翱翔;有的像小白鸽上下舞动,要求音乐一停,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由于个人能力有差异,个性不同,孩子们的动作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我们应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许,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造型来。有一个音乐感不强的男孩勾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我一问他,原来他想象自己站在电线上,兴趣盎然。我也拍拍他的头说:“你的想法真独特!”那堂课,同学们都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性,在老师恰当的鼓励和评价中得到了发展。
三、将激励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评价中,让评价“恰如其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激励的。评价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十分重要。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适当的时候语言具有激励性,这样效果会更好。
1、艺术的评价语言,调动孩子学习情绪。
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你们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我要棒!”“你把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真是让我羡慕你”……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适当的时候语言具有激励性,这样效果会更好。
2、巧用“咬耳朵”,给孩子一颗定心丸。
音乐课堂中,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时,我们的评价更要注意用亲切和善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言。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603班有个胆子很小的女孩子,老担心自己做不好被老师批评,以至于表演唱歌时不能有响亮的歌声,但是她的音色非常好听,节奏感也很强。因此,在不断给她鼓励之后,我用亲切的评价跟她进行了一次“心”的交流:我附在她的耳边悄悄地告诉她“其实你唱得好极了,声音特别甜美,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你能不能让我听得更清楚些,让所有小朋友都像老师一样喜欢你?”只见她眼睛一亮,从那时起,她的胆子慢慢变大了,现在已经敢于独自一个为全班同学表演,而且非常出色。
3、采用体态语言,给孩子无声的评价。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影响!如:在训练打节奏中,有些同学出了错,也应给他一个微笑,因为爱的微笑,象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要知道教师的一个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会给学生一股无形的力量。通过老师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这就是语言激励方法产生的效果,使他们因为评价的激励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生成自信——我能行,且在“我能行”的情感之下产生“我要做,因为我能行”的欲望,反而有抵触情绪产生。对此,我们本着“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突出评价过程化,让结果隐性化,注重纵向评比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超越自我,从而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我们去探究,创新,发展,完善。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过分关注选拔与甄别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一、将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让评价“有备而来”。
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用来辅助教学。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把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进行策划,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与小组评等,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并达到一定得教学目标。如,我在设计有些课例的最后一个环节,请学生说说这堂课有哪些收获,这既是评价的手段,也是复习总结全课的教学环节。又如我在设计《我们多么幸福》一课,让学生用不同的乐器分别上台演奏,以不同的音色表现乐曲的主题,请班上的“小舞蹈家”编排舞蹈动作,最后请几个同学当评委进行当场点评,这一环节就贯穿了评价,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主体作用和自信心得到了强化,他们情绪高涨,学得轻松、愉快、音乐课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的乐园。
二、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入课堂的即时评价之中,让评价“无处不在”。
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促进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发展。音乐是个体差异最明显的学科,在评价中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非常重要。教师的即时评价应因人而异,采用多重标准,以鼓励为主,尊重艺术体验与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对音乐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评价时要承认和维护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为学生的学习和自由发展创造宽松的时空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肯定每个学生的表达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爱上音乐,如同爱吃肯德基一样。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标准,对学生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同时引导学生从纵向来比较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如,在学习《小鸟、小鸟》后,要求学生作“飞”的律动,从文字上很好理解,且容易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起伏连绵上下摆臂的动作,但从发展学生能力着眼,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飞。先可引导学生进行“飞”的想象,想象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飞进了音乐的小天地,自由自在,快乐无比。在编创活动中,只要求学生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做任何限制。孩子们有的像小鸟飞;有的像蝴蝶飞;有的像老鹰在空中翱翔;有的像小白鸽上下舞动,要求音乐一停,每个孩子摆一个造型。由于个人能力有差异,个性不同,孩子们的动作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我们应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许,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造型来。有一个音乐感不强的男孩勾起一只脚“金鸡独立”,我一问他,原来他想象自己站在电线上,兴趣盎然。我也拍拍他的头说:“你的想法真独特!”那堂课,同学们都不只是学会了飞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个性,在老师恰当的鼓励和评价中得到了发展。
三、将激励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评价中,让评价“恰如其分”。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语言来激励的。评价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十分重要。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适当的时候语言具有激励性,这样效果会更好。
1、艺术的评价语言,调动孩子学习情绪。
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你们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我要棒!”“你把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真是让我羡慕你”……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要亲切自然,适当的时候语言具有激励性,这样效果会更好。
2、巧用“咬耳朵”,给孩子一颗定心丸。
音乐课堂中,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时,我们的评价更要注意用亲切和善的态度,委婉动听的语言。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603班有个胆子很小的女孩子,老担心自己做不好被老师批评,以至于表演唱歌时不能有响亮的歌声,但是她的音色非常好听,节奏感也很强。因此,在不断给她鼓励之后,我用亲切的评价跟她进行了一次“心”的交流:我附在她的耳边悄悄地告诉她“其实你唱得好极了,声音特别甜美,老师很喜欢听你唱歌。你能不能让我听得更清楚些,让所有小朋友都像老师一样喜欢你?”只见她眼睛一亮,从那时起,她的胆子慢慢变大了,现在已经敢于独自一个为全班同学表演,而且非常出色。
3、采用体态语言,给孩子无声的评价。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影响!如:在训练打节奏中,有些同学出了错,也应给他一个微笑,因为爱的微笑,象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要知道教师的一个大拇指,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微笑,一个点头都会给学生一股无形的力量。通过老师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这就是语言激励方法产生的效果,使他们因为评价的激励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生成自信——我能行,且在“我能行”的情感之下产生“我要做,因为我能行”的欲望,反而有抵触情绪产生。对此,我们本着“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关注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突出评价过程化,让结果隐性化,注重纵向评比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生超越自我,从而促进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音乐课堂中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我们去探究,创新,发展,完善。我们要摒弃传统的过分关注选拔与甄别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徜徉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地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