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初中藏语文课堂

【作者】 达瓦吉玛

【机构】 西藏谢通门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藏语文课堂,教师转变观念是前提,要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里绽放生命活力,展现年少朝气,放飞青春激情,迸发智慧灵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生命活力 创建 
  课堂是师生互动对话的主阵地,教学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的交流活动,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间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的睿智碰撞。要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绽放生命活力,展现年少朝气,放飞青春激情,迸发智慧灵性。通过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调动学生激情,创建活力课堂的重要意义。下面,我把一些创建心得献与大家,以飨同仁。
  一、构建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愉悦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盾处理中,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在心理自由安全中自主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因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放飞学生心灵的翅膀,实现课堂教学真正的民主性。所以我们说构建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创建活力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这个,学生行为桎梏、思维羁绊,他的活力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语文源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机械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都是为了“应试”,而让学生整天埋头“书山题海”,身体得不到解放,思维被束缚。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新课标如笋遇春雨破土“闪亮登场”,它的及时“驾到”,不仅能转变我们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还能使我们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都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受益人就是我们学生。现在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就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不是学生什么体验都是对的,我们应在尊重教学的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体验上感悟和体会。初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如何对待很重要。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对语文学习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在我检查阅读情况时,学生答错了,我不责怪,而是说:“没关系,我们的这趟列车有个特点,那就是可以先上车后买票!”一句玩笑,不但活跃了气氛,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压力。果然,几分钟后,她抢答了一个颇具挑战的问题,为自己挣了个满堂彩。这个事例告诉我: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没有他们的参与,课堂不完美,生命不健全,活力不充盈。
  四、善于创设导学引思的教学情节
  教学即活动,知识就是以活动为载体传授给学生。创建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创设能触及学生兴奋点的教学事件、情节,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思维成果。现代教学论认为导学引思的教学情节或载体就能达到如此目的。
  (一)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例如教学《背影》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刻画父亲的正面形象而写“背影”呢?作者是如何刻画父亲“背影”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过铁道买桔子”时的细节呢?课文几处写了父亲的“背影”?“背影”在行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让你写父亲的“背影”,你如何构思呢?这样的问题一旦出现,学生学习情绪就会高涨,思绪也就随之而“活”了起来。
  (二)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课文情景,把思维的领域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使我们同鲁迅先生一样,体味到了其中无限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走出“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还会有哪些充满情趣的事或物在等着我们呢?我们可以以“百草园趣事续闻”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纵情想象和大胆想象,创造出更为奇妙而有趣的情景来。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9。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