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综合模式

【作者】 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

【机构】 李 娜 张金婷※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口腔解剖生理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采用多种(情景式教学、PBL教学、示范性教学、数码CT技术的)教学方式贯穿的综合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教学的推进
  关键词:综合教学模式;口腔解剖生理学
  Abstract: Or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or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adopt various teachings (situational teaching, PBL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digital CT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eaching mode, there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Keyword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model;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学科,其目的在于阐述口腔、颅、面、颈部的层次和器官形态,辨识其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其功能活动原理、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口腔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奠定必要的基础。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相对抽象的、需要建立“立体感”、学习难度大的基础课程,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完全掌握并灵活运用[1]。口腔解剖生理是学习后续专业临床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为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技能基础,所以学好该门课程,对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医学生培养的需要[2],而且该课程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内容多,学时数少,专业性强,学生普遍反应负担重、难以掌握,甚至厌学情绪较高。
  作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综合模式,将有效克服以上弊端。
  1.情景式教学
  根据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3].。教学中提到的解剖结构与名称是“文字性的”;看到的图片是二维的,很难建立起“立体感”。学生如何才能获到感性的解剖生理学知识呢?答案是:在临床实习中。因此在进行理论授课前,教师最好先给学生一些感性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口腔解剖生理学学习前先安排相应解剖知识的临床见习、观摩手术等,使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知识点先建立感性的认识,如:在讲解面神经的相关知识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摩腮腺手术,使学生对面神经的位置和色泽等建立感性认识,再进行针对性理论授课,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幅提高。在解剖学理论授课时,打破教材对于章节的分割。将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教材前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讲解,并且应打破相应章节对于解剖区域的限制,把邻近的解剖结构串起来讲解。例如:局部解剖介绍中,提到翼外肌可视为面侧深区的“钥匙”,前斜角肌可视为颈根部的“钥匙”。教师在授课中首先回顾翼外肌和前斜角肌的起止点、解剖层次,并以此解剖结构为中心讲解周围毗邻的重要组织和器官,并结合“钥匙”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讲解并观看手术录像,说明寻找“钥匙”并以其为解剖标志对于手术的重要性。最后归纳总结,相应组织结构为什么被称为“钥匙”。这样虽然增加了授课的难度,但便于学生建立解剖的“整体感”并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2.PBL教学
  根据信息传播理论和教学过程的规律而设计实施评价教育过程的系统方法,通过形声媒体软件的运用和调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具备科学教学的特点,是科学的医学教学方式之一。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应遵守以下原则:首先是综合性原则。课件设计中应将解剖结构、生理知识、临床联系融为一体,使知识融会贯通,便于教师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如在介绍牙髓腔解剖时,教师可以简单联系生理知识提出龋病的易发因素,生理学提到唾液中的主要成分溶菌酶,可以杀灭口腔中细菌而起到保护清洁口腔的作用,其缺乏必将使口腔细菌滋生,细菌分解口腔中食物残渣会产生大量酸性代谢产物,而致龋病,同时还可以联系临床简单介绍牙髓炎等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等。其次是动态交互原则。课件不应是繁文缛节的文字排列,应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一些动画、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因素[4],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最佳授课效果。参照PBL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并被认为是目前学生最好的学习和记忆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或辅导者,简单来说PBL的教学理念就是授之以渔[5],但这会使学生课后负担重,花费时间多,对那些典型的被动学习者会存在抵触情绪,而且该课程学时数较少,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PBL方式,会缺乏传统教学的系统性,无法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所以,笔者参照PBL教学原理,将其教学模式作一定的改动,在授课前期,给学生布置相应概念性的问题,附加几个相关的生活及临床案例,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查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课堂上教师围绕布置的问题先系统的讲授理论课,涉及的概念性题进行课堂提问,讲述完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后,围绕课前布置案例的相关问题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内容及质量做详细记录,作为平时成绩,使其成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这样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应聘、病史询问、病情介绍、等奠定了基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法,另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关注度。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文化道德方面存在误区,在专业学习上懒散、不求上进、追求60分万岁,对于开设课程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考试能否过关上,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配合老师布置的任务,甚至逃课,这样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所以有必要改革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使评价内容多元化,我们尝试的方案是:学期末理论知识测验评分占考核学生的一部分,仅占期评成绩的50%;课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发言次数及发言质量可以反映学生课前准备的认真程度,因为我们每个班级人数在三十左右,所以教师有足够的精力认真记录,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表现,这部分作为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30%,实践能力考核占20%。增大了平时成绩占期评成绩的比例后,明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学习成绩也普遍得到了提高,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技能。
  在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直观材料,展开思维加深对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课件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并结合口腔专业学生的特点,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适当体现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扩展授课内容的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利用多媒体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如讲解“颞下颌关节”及口腔功能时,制作动画,模拟下颌运动,生动地解释其形态、多向运动及运动中的生物力学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开启创造思维。
  3.示范教学法
  口腔解剖生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同理论课一样,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技能基础。在实验模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做,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注意回顾理论知识内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也边做边学,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获得了操作技能,这种教学过程可以较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牙体形态的描绘、牙体雕刻、滴蜡塑形等实验内容均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以牙体雕刻实验为例,以所有牙体的雕刻为一个大项目,每颗牙齿的形态描绘及雕刻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为学生要完成的一个课题。牙体形态描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学生进行示教牙体雕刻步骤,示教的同时讲述牙体形态特点,再由学生自己动手雕刻,使学生“眼见为实”。如器械的持握是否正确,雕刻时是否注意有支点,是否在雕刻时有不良的习惯动作,以及雕刻的关键之处是否掌握等[6]。经过实践,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尽快掌握相关的牙体结构[7]。又叫社会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特定的问题情境,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对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讲解牙体形态时我们可以先让同学们观察牙体标准模型和游离牙,然后由学生讲述观察结果,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引出正确而全面的知识点。这样变以以学生为主的积极探索代替了以教师为主的枯燥讲授,进一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4.数码互动_颌面部的三维重建
  利用正常人颅脑颌面部CT扫描数据集,将100多张 DI-COM3.0格式的CT二维序列数据图像通过光盘传输到普通个人计算机上,利用 Amira 和 Mimics 软件对二维图像数据对颌面部各结构进行图像分割、平滑、去噪,提取其轮廓线、采用计算机自动重建法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7]。结果显示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出面部皮肤,面颅骨、肌肉和血管的形态结构。面颅骨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犁骨和下鼻甲等;肌肉主要为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4 块咀嚼肌;动脉主要有颈外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脑膜中动脉、颏动脉和枕动脉;静脉包括颈外静脉、面静脉、颞浅静脉、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真实地反映了血管的口径、长度、走行及空间位置关系,而且通过颅骨、皮肤、脑组织的透明化显示,颌面部血管位置毗邻关系显示效果更佳。在普通个人计算机上对CT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颌面部诸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具有以下优点[8-9]:
  ①三维模型视觉效果好,形象逼真,表面纹理真实,立体感强;②能够准确的显示颌面部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而且可以进行任意角度、任意方位观察,单个结构观察或任意组合显示;还可以把外层的结构去掉或透明化,使各器官之间由于位置关系的遮挡而影响深部结构观察的问题得以解决,直观清楚地观察到颌面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③可以进行多彩色标记,观察各结构的整体形态及边界轮廓,并可以对感兴趣的结构进行二维或三维的距离、角度测量,单个结构的表面积测量和体积测量;④可视化模型可以连续动态显示,进而可制作成动画输出,画面清晰流畅;⑤三维模型结合数码解剖互动实验室的优势,操作方便简单,便于学习应用。三维重建图像能直观形象地显示出面颅骨、皮肤、肌肉、血管的形态结构,真实地反映了血管的口径、长度、走行及空间位置关系,而且通过颅骨、皮肤、脑组织的透明化显示,颌面部血管位置毗邻关系显示效果更佳。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解剖形态结构特点,创设情境,解决重点、难点。
  应用综合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口腔解剖生理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其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同时,在教学尝试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教学实际的可操作性,连续性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完善和修订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综合性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形成有本学科特色和良好的教学模式,为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 王雅莉,骆亚莉,舍雅莉,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9):108-109
  3. 朱文彬,赵淑文,主编.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版.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李峰,邓冰湘.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2):62-75
  5. 赵珅婷,白洪波.PBL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55-1058
  6. 张旭映,陈建荣. 形象教学法在牙体雕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21( 5) : 362 -364.
  7. 谷方,崔益群,曾兵,等.基于 PC 机上颅脑 CT 二维图像的三维重建[J].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2009,13(30):5831-5833
  8. Spitzer VM, Whitlock DG. The Visible Human dataset: the anatomical platform for human simulation[J]. Anat Rec,1998,253(2):49-57
  9. Benkhadra M, Savoldelli G, Fournier, et al. A new anatomical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nerves by imagery [J]. Surg Radil Anat,2009,31(3):
221-224
  作者简介:李娜,出生年月:1981年3月,性别:女,籍贯:甘肃静宁,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口腔解剖生理、口腔正畸学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
  ※为本文的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