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
【作者】 蒋洪亮
【机构】 (四川省大英县郪江外国语学校 四川 大英 629300)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与广大同行分享。【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学生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观念 培养 探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发明、创造了什么,重要的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教育教学就是知识“灌输”、“训练”的老旧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现时要求。尤其是信息技术本身就是新时代的产物,发展、更新速度快,更需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方法。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是由教师为主体实施的,所以只有教师首先具有了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才能培养出充满创新活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教育能力,从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的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真正可以称得上日新明异,让人目不暇接。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成了过眼云烟。所以如何教,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对信息技术教学有强烈责任感、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学生。
三、创设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实践,才能以教师的创新教育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给与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以在校园中形成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积极性、主动性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及或学生的思维。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学习每一节课或每门课之前给学生演示本课要完成的任务,用完成任务作为动力,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利用技能竞赛来强化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学生对于文字输入练习这一届感到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五、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问多解、一法多用、一形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收敛思维是指在解题中,尽可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众多的方法进行比较,从中决定最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深刻地、高效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和应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主学习,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件,用窗口画笔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
(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优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的条件尽可能的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的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直觉力。
(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我们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