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作者】 张 军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二龙镇红土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思想品德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课改 探究式学习 思想品德
  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其特点是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不但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而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表现。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也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可以根据兴趣进行创造性活动。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善于思考。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思想政治课以整个社会为教学背景,用社会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探究性学习开发课程资源,使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图书馆、网络、实地考察等都是学习内容的来源。
  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探究性学习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探究性,因而需要学生去探索、去经历。在思想政治课中,课题涉及大量的社会问题,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这就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探究学习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合作的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合作分享,通过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可以使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思想品德课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主体。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并且随着学生成熟程度的提高,教师应更多地放手,允许学生有越来越大的自由。
  2、教学民主原则: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多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3、客观性原则:探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切忌弄虚作假和不切实际的空头探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并落实补救措施。
  4、开放性原则:系统论认为,不论什么系统,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中,并不断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它的教育目标具有开放性,它的重点不在于使学生获得高分数,甚至不在于向学生传授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根据学生的双向选择自愿组成,先确立组长,再选择其组员,每组可有5-6人;经过一段时间组内成员“磨合”后,小组之间可适当调整成员,教师同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给予适当调整,使各小组总体发展水平相当、差距不大;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本组的近期和长期奋斗目标,并且小组成员之间自觉进行分工合作,确立记录员、讲解员、监督员,学习小组的组成体现了自愿互补原则,这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主动参与本小组的学习积极性,组际之间差距不大,这有利于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给小组起名、设计口号并共同制定奋斗目标,这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2、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一定教学情境中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通过“信息交流”形式,学生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从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过程,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信息交流”后,教师提供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而设计的“信息题”,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如投影、动画等,开展“智力冲浪”,“智力冲浪”采用竟答的形式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智力冲浪”从内容设计上看,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智力冲浪”后,开展“合作打拼”活动,这一活动要求是:限定合作讨论时间,各小组根据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展开组内讨论与交流,讨论时分工合作,人人要发言,个个要有记录。“合作打拼”或采用抽签形式,或采用抢答形式,或各个小组轮流展示,点评。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合作学习中“信息交流”、“智力冲浪”、“合作打拼”活动的组织开展,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成了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协调者。在这里,教师的“灌输”“填鸭”已荡然无存,有的是学生的“乐学”“会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合作学习中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整个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无疑能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缺陷,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过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形成终身难忘的感受,收到终身受益的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玉照.新课程条件下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教学与研究》,2010.07
  [2]吴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