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认识

【作者】 顾 娜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界引用“整合”一词通常表示整体综合、渗透、重组、互补、凝聚等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把知识组织、融合到一起,进行教学。这其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发展最快的,也是收到效果最好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来进行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就是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字化学习这一有效的知识载体方式;课程学习活动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教与学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并且这些知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的。
  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需要;
  2.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学生内容自主选择。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通讯交流的过程,学生之间协商、合作,把学习变成了创造和产生知识的过程。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为了不断推进教育的信息化,针对数字化学习,我们可以推行以下几种模式:
  1、“情境----探究”模式,主要适用于课堂讲授型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所呈现,让学生对情境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利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多媒体、超文本和友好交互界面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学会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通常有如下的做法:(1)利用数字化的共享资源,创设探究学习情境;(2)指导初步观察情境,提出思考问题,借助信息表达工具形成意见并发表;(3)利用数字化资源所展示的学习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和进行探索性的操作实践,从中发现事物的特征、关系和规律;(4)借助信息加工工具,如powerpoint,frontpage等进行意义建构,形成个体可以展示表达的信息作品;(5)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自我学习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获取反馈信息。
  2、“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适用于校园网络环境。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对学习内容构建接近学生生活、有主题意义的任务,组织学生探索、合作学习,可与研究性课程结合起来。
  方法如下:(1)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2)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并确定学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计划进度;(3)组织合作学习小组;(4)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5)指导学生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去伪存真、选优去劣的分析;(6)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如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扮演等;(7)形成作品,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电子文稿、网页等,并向全体同学展示;(8)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相互评价形成若干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3、“校际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主要适用于因特网环境。
  步骤如下:(1)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通过因特网自愿选择几所学校作为地区成员组合为实验学校;(2)在各地区实验学校内,各自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3)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4)围绕同一主题,不同地区的实验学校,通过所在学校、社区、家庭上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网页,通过下载获取相关信息;(5)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同学分工合作,建立小组网页;(6)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并进行讨论;(7)通过网络通讯工具,对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发表意见,互相交流;(8)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对综合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价;(9)组织各地区教育工作者、学生对各地区实验学校的网页进行评比,鼓励先进。
  4、“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主要适用于在因特网环境下,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借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构建的“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包含如下基本内容:(1)展示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2)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和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3)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4)收集与专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合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