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作者】 杨 君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是随着人本主义思考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性的信念,对人潜能无限的认识,更体现了平等意识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其本质就是通过教育每个学生使其都得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能体现以人为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呢?本人认为: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尊重主体,面向全体。
  当今世界,管理同科学技术一起被称为现代文明的两大支柱,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当前,我们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2、学生们课外作业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学校中大量的后进生,任何教学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
  针对以上难题,我则认为: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把全体学生作为主体,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情境设计法,在必要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每节课都由老师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课本内容,这部分自学时间全部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学完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之后,再由学生利用分组讨论法对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于重难点内容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作总的评价。
  比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8—SectionA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幅画面,画中有与学生感兴趣的食物,学生看到后都精神抖擞,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趁这个机会教师出示问题:What kind of foods would you like? I would like some……?接着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食物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叫学生上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学以致用。最后教师作总的评价,评价的时候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无论是说得好的还是不好的,教师都应该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应该布置相应的练习,布置练习时讲究精简、突出重难点,尽理照顾到全体同学,让学生当堂完成。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益,真正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能用,使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在运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教学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单纯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半途而废。本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仅仅是机械的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和思想观念上的改革是不行的。我在教学实践中,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教师起到点拨导思的主导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有时是示范引导者,有时是活动参与者,有时是释疑者。如果说把整个教学过程看作是一场戏,那么教师就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这场戏里的重要角色,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本身,当然与教师的引导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10—SectionA这一节课中,我首先提出下面的重点问题:“When you go on vacatio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了一部电影片段,学生一看到电影都会有这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看这部电影,应该与相关的问题有联系?”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每个学生的脑筋动了起来,并在大脑里搜索出以前所学的知识,并与同学进行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释疑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的课堂气氛非堂轻松,学生不感到是在上课,而是在活动中轻轻松松地运用语言。
  三、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过去我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就学得越容易,就像钻山洞一样,教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我没有想到这样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自学都能解决,老师讲得太多反而更耽误时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平时老师讲十多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后就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再相互讨论,再经过老师点拨导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大。因为老师规定时间自学然后就提问问题,让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回答问题,就会落在别人后面,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在教学实践中,把注入式教学转为启法式式教学,由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能参与,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智能并重。
  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如何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让学生表达的就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