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幼儿亲社会行为家园共育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 曹长晶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胜中供水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从家园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交往的作用,通过游戏活动和幼儿参与一些社会性的活动,通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小事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等方法,论述了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
  关键词:幼儿 亲社会行为 家园共育 培养与探索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长辈们的百般疼爱,孩子们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越来越多:玩玩具时,幼儿各自抢一大堆,自己玩自己的,不许别人动一下自己面前的玩具;上楼梯时,拉着同伴的手直往下冲,被拉着手的幼儿摔倒在楼梯上,几乎被别人踩着也无人顾及;体育游戏活动中不遵守老师事先讲好的游戏规则,只为表现个人的能力;一日活动中常出现幼儿间互相打架,互相攻击的行为等等,凡此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幼儿间缺乏一种合作,团结,友爱,帮助,谦让,关心别人的精神。这种种现象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各方面都必将高度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要具有高素质的社会行为才能去适应它,由此可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呢?结合幼儿的一日常规表现,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儿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作好家园联系工作,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初生婴儿的大脑犹如一张白纸,外界的种种现象好多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无论这种现象是好是坏,都会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对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必须认真而又积极地作好家园联系工作,使幼儿的在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所采取的态度,方法相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作为起引导作用的老师和家长,我们就有责任为幼儿选择正面的,具有讴歌正义精神,团结精神的电视节目和图书,如《海尔兄弟》,《狮子王》,《草原小姐妹》,《蚂蚁搬家》,《拔萝卜》,《三只蝴蝶》等优秀剧目和图书,使幼儿通过观看和阅读这些作品逐步明白只有不断去关心,帮助别人,与人合作,才能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和健全的人格起到引导作用。我们班在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家园联系卡来完成这项工作的,每天下午我们把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如实填写在家园联系卡上,并在结尾告诉家长我们针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采取了哪些教育方法,同时填写好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工作的建议。第二天早晨家长再将已填写好幼儿在家表现和对于我们工作提出的建议及好的教育方法的家园联系卡交给我们。我们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这种做法不仅从思想上和家长沟通了,更重要的是经过这种配合,我们班全体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内幼儿团结协作,互助,关心的现象越来越多。
  二、充分发挥社会交往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现代社会的人们是一个生活在忙碌中的群体,人们每天忙于工作,学习,评职称……却忽视了与他人的交往,这种忙碌使人们一回到家就紧锁大门,造成了幼儿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障碍,这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幼儿只有在平等,自由的交往中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建立平等的关系,才能学会如何去待人接物;如何去关心同伴;如何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只有在与同伴的不断交往,摩擦,矛盾中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缺陷,才能以同伴为对照不断地去模仿,学习,协调自己与同伴的关系,公正地对待别人的意见,这对培养幼儿的分享,公正等社会行为有着特殊的意义。而成人却往往因为自己的忙碌忽略了这一特殊的意义。造成幼儿一人在家玩的现象,没有人来分享玩具,分享食物,分享快乐,分享忧伤,这不仅增加了幼儿的孤独感,无形中也加剧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因此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且不可忽视这一点,为幼儿创造更多交往机会吧!让幼儿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地去锻炼自己,磨砺自己!
  三、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途径。由于幼儿受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限制,有许多东西是不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随时随地的以游戏的形式去帮助幼儿,将许许多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幼儿的视,听,觉亲自去感受,去消化吸收。为了参与到游戏中,每一个幼儿都愿意和同伴去商量采取同伴提出的合理建议。同时每一位幼儿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这对克服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树立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大有益处。这种游戏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多样地进行。如:在班内设置“娃娃餐厅”的活动材料,不仅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有礼貌地去接人待物,而且增强了幼儿为别人服务,提供方便的意识,同时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学户了如何去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班内设置“娃娃诊所”的游戏材料,幼儿通过亲身扮演医生,增强了对病人的同情和关心;组织幼儿玩“小小超市”的游戏,幼儿通过扮演其中的营业员,开票员,收银员等角色,体会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这对培养幼儿的合作,团结,友爱精神和关心照顾顾客的行为是很有好处的
  四、通过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小事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一些发生在我们一日生活活动中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同样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如:有的幼儿喜欢帮助一些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同伴系鞋带,有的高个子幼儿每天早晨喜欢帮助别人将衣物整齐地放入衣柜,有的幼儿主动帮助老师打扫卫生,有的幼儿看到同伴伤心流泪会主动去安慰她。有的幼儿看见地上的废纸片会悄悄地捡起等。这些都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随时观察到这些现象,并及时地予以表扬。因为这些小事都是发生在幼儿自己身上的事情,是幼儿所熟悉的,有目共睹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小事能促进幼儿自觉地形成正确的亲社会行为。
  参考文献:
  [1]吴丽英.家园共育与幼儿和谐发展的探索研究.《幼教博览》,2012.05
  [2]张桂梅.浅谈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J].《中国教育学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