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作者】 袁淑萍

【机构】 江西省新余市暨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体育教学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做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对于体育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摆在众多一线体育教师面前的首要难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就如何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1引言
  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较为特殊的效用,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然而要想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就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当地的几所小学进行了实地走访,结果发现:
  2.1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活动的影响,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比较落后。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体育都是一门不被重视的学科,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虽然那种任何学科都可以轻易占用体育课的现状有所转变,但是很多小学管理者甚至是体育教师本身依然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思想理念,即小学的体育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玩好,只要孩子们玩好,体育课的效果就达到了。基于此,教师们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学、手段等,从而导致体育课教学一直处于较为松散的状态,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
  2.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
  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讲解与师范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我们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前滚翻”为例,一般的教师都是这样设计体育教学活动的,由教师简单讲解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后,进行动作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教师进行练习,教师会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者是错误进行纠正。我们不能否认讲解与示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仅仅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也就无法很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的预期效果。
  2.3小学体育课堂陈旧的教学内容
  技能教学依然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小学体育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热爱体育远比让他们了解进而掌握某些体育技能要重要的多。然而,从走访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各种体育理论和体育技能,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关于与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等相关知识的介绍。这样就很容导致学生虽然开设了体育课,甚至连如何进行正确的热身活动都不是非常清楚。试问如果一直延续这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学生们又应该如何去喜欢体育课,进而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呢?
  与此同时,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上,很少看到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育情感的培养。
  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3.1树立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
  对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树立先进的体育课堂教学理念,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逐渐实现从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主导者和引路人的转变,引导学生尽快养成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进而为全面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3.2实现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
  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关系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尽快实现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
  第一,根据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第二,立足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无论是在身体素质,还是个性特点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再进行男女合堂班的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男生和女生兴趣、爱好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逐渐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进而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3.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体育运动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其较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要想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就要全面革新小学体育的教学内容。为此,广大的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酌情增加健康、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逐步建立能够为学生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事实上,体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否最大程度地参与进来,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
  3.4重视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由于体育运动的实际效果往往是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为前提的,因此,很多学生尤其是女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对于小学的体育教师来说,如何加强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进而激发起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因此,在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向学生提供体育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识,进而使学生在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参与体育运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桃. 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新课程学习(上),20119,11
  [2]刘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3]杨春.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J].华章,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