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幼儿教育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杜媛婷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淖毛湖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优秀的语言能力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是科学的、系统化训练的结果。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才能接受外界及老师、家长传授的经验知识,更好地和同伴进行沟通,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优秀的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获得的,是科学的、系统化训练的结果。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接受外界及老师、家长传授的经验知识,更好地和同伴进行沟通,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新形势下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谈点看法,愿与同行共勉。
  一、创设轻松语言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爱尔维修说:“人刚生下来时都有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充分说明了环境在幼儿生长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应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活泼、欢快、和睦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1、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包括复述听过的故事、讲述图书的内容,编故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掌握的词汇和语法,创造性地组织语言。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这样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二、观察生活环境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发展。幼儿学习语言,都与周围环境有关,让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兴趣,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春天,让他们在班上用可乐瓶、棉花、水、黄豆来培植黄豆芽,让幼儿去观察如何操作,然后每天观察黄豆在瓶里的变化并由老师做好记录,等黄豆发芽了,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弯弯的豆芽。”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边干边讲,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也可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冬天,下雪了,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1)丰富幼儿词汇量。因为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强弱。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不仅在各科教学中丰富幼儿的词汇,还把幼儿要掌握的词汇进行归类: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等,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进行渗透。
  (2)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幼儿不仅需要掌握许多词汇,还要学习运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地说一段话,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何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呢?这关系到教师本身的语言教学习惯,假如教师本身上课时就不注意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是运用简短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愿,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利于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视对幼儿提出说完整话的要求,从小班开始,坚持要求鼓励幼儿学说完整话。幼儿在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意愿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引导他们,“请你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讲述,好吗?”对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总是断断续续地讲,有时根本就不能表达清楚,于是,我就利用一些游戏来耐心引导他们说完整话,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和《百货商场》利用具体地问题引导幼儿的思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要买……”,“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我肚子痛……”等等。就这样,幼儿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不断得到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了。
  (3)培养语言与思维能力。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思维活动的结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大量的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这样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所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讲故事时,我结合主题活动,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我还用故事表演、画故事等手段,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我们老师要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给幼儿语言交流创造环境条件,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丽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途径[J]《吉林教育》2009年Z1期
  [2] 完玛拉措;浅谈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几种方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9期
  [3] 陶玲;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