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实施个性化数学课外作业的探讨

【作者】 杨光礼

【机构】 临沧市第二中学小学幼教部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外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个性化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课外作业 个性化 作业设计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针对目前数学课外作业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的情况,学生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打击,有的学生完不成任务,有的学生则觉得轻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探索实施个性化数学课外作业。
  一、设计有较大弹性的课外作业
  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要在作业量、内容、形式上有弹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小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生活充满个性、充满探索、充满创造。如:四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1、做一做:用纸条或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平面图形是梯形?3、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梯形有哪些特征?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理解和认识。
  二、布置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外作业
  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师要精选设计作业题,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达到让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等生强化基本技能,学优生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如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把课外作业分成必做内容和选做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走入降低教学标准的误区。
  三、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
  个性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喜欢观察的,有喜欢动手操作的,有的喜欢独立学习……课外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才能满足各有专长学生的需要。如:1、观察性作业。例如学完“平行四边行的特性后”后,让学生回家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平行四边的特性,并说说理由。3、动手操作。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怎样的两个图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学生手、脑、眼等感官并用,使智能协调发展。4、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模式去观察记录生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生活化的课外作业
  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课外作业要提供丰富、互动的生活情境,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感情、具有活力。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不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加深了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基于大部分学生喜欢吃肯德基,在学习了“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外作业:×××肯德基店优惠措施: 1、每份鸡块套餐:26.00元,买一个冰淇淋:5.00元。买12份鸡块套餐一共多少元?买6个冰淇淋呢?(先说说已知什么?再求什么?)2、你每天从家到学校来回走,请你编一道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数学问题。
  五、设计创新性的课外作业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依赖模仿记忆,而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的研究性作业,使学生成为敢于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的探索者。学科整合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研究和实践,数学课外作业设计应注意学科的整合,体现多种知识、方法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四年级认识完平面图形和渗透分类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份课外作业: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巧妙设计一份美丽的图案。这份数学课外作业不仅体现数学的知识的学习,还体现美术作品的创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新鲜而富有挑战性,成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各种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
  总之,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把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原理与实际操作中学数学,通过实际操作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个性化的数学课外作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新课程》 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