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作者】 贺晓燕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九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低年级孩子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低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要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兴趣;环境氛围;评价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在低年级孩子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要全身心地投入,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是,低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材特点,因文而异、因需要制宜,灵活运用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感。在教学中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要善于通过问题设计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做到“疑”中求“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的释疑。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其次,要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索。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对课题质疑,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但有意义,而且充满童趣。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去了?2、尾巴能借吗?3、小壁虎问谁借尾巴?4、别人借给他尾巴了吗?问题一提,学生们便纷纷举手踊跃回答,尽管他们的问题还存在问题,但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对课文已略知一二,这时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语文课上要实行目标分层教学。这样,无论是后进生,中等生,还是优秀生,都能“跳起来摘桃子”。他们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情境导读式这种方式充分顺应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时,我先以音乐、图片和娓娓地叙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发展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小熊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以及动物们对小熊一家的感激之情,最后加上讨论的方式深化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思考,理解文章的内蕴。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情境导读。游戏活动也是低年级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满足游戏冲动的同时,他们的活动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知识实际意义的理解能力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找朋友”的游戏,在教学拼音和词语时都可以积极的运用,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认读词语。还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边看课文边表演,对人物理解得更清楚、更深刻了。具体的操作、实验活动也可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使知识变为简单的、具体的、浅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例如学习《乌鸦喝水》,取一长颈瓶,让学生演示:乌鸦衔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手是脑的老师”,通过演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
三、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充满反复的过程,许多调皮的孩子的所做所为并非他们有意所为,只是他们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心理学研究曾指出,年纪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心理优势,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来感化这些学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态式语往往会被学生观察到,所以在和学生对话时,切忌双臂环胸,目光冷淡等表示疏离的动作,以免削弱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造成一种距离感。
其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尽管学生们年龄小,但教与学也应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师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对司马光的聪明、勇敢、镇静,大家都非常佩服。在学生讨论中,所有的学生都像司马光一样聪明、勇敢,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家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在讨论中,还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获取信息,产生奇思妙想,较好地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民主化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
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教学评价中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方法选择与掌握情况进行反省,检查自己通过努力是否有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是发展学习独立性的先决条件。所谓学习独立性,就是无依赖地自我学习,自我产生学习动机,自我探索学习方法,自我发掘学习潜能,从而独立地自我实现学习目标。自评内容可以有: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哪些地方你最满意或是不太满意?我在写字教学中,就经常喜欢让学生在练写完一个生字后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前会仔细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课本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再向全班同学评价自己这个字写得怎样。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后有反思的过程,从而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重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如第二册课本《松鼠与松果》一文中,有三个疑问句“……小松鼠怎么办?小小松鼠怎么办?小小小松鼠怎么办?”有个孩子在读这句话时,同组的孩子指出他读得不够好,但讲不出原因来。这时,我便做了一次范读,孩子们一下就体会出了这三句话的递进关系,他们知道要读好这三个问句,语气应该一次比一次严肃和担忧。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句话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方法比知识重要。与其把知识强塞给学生,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语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维,主动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自主学习;兴趣;环境氛围;评价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在低年级孩子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学习目标,要全身心地投入,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把学习当做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是,低年级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情境为突破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儿童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教材特点,因文而异、因需要制宜,灵活运用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感。在教学中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要善于通过问题设计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做到“疑”中求“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的释疑。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其次,要耐心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比较分析,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变被动为主动的探索。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对课题质疑,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但有意义,而且充满童趣。1、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去了?2、尾巴能借吗?3、小壁虎问谁借尾巴?4、别人借给他尾巴了吗?问题一提,学生们便纷纷举手踊跃回答,尽管他们的问题还存在问题,但通过一问一答,学生对课文已略知一二,这时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同时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又会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我在语文课上要实行目标分层教学。这样,无论是后进生,中等生,还是优秀生,都能“跳起来摘桃子”。他们的潜能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利用,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
情境导读式这种方式充分顺应低年级学生学习心理。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文的情境,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并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时,我先以音乐、图片和娓娓地叙述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再让学生以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来发展情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小熊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以及动物们对小熊一家的感激之情,最后加上讨论的方式深化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思考,理解文章的内蕴。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情境导读。游戏活动也是低年级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满足游戏冲动的同时,他们的活动能力,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知识实际意义的理解能力也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找朋友”的游戏,在教学拼音和词语时都可以积极的运用,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认读词语。还可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边看课文边表演,对人物理解得更清楚、更深刻了。具体的操作、实验活动也可拉近学生与书本的距离,使知识变为简单的、具体的、浅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例如学习《乌鸦喝水》,取一长颈瓶,让学生演示:乌鸦衔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手是脑的老师”,通过演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
三、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为此,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充满反复的过程,许多调皮的孩子的所做所为并非他们有意所为,只是他们实在控制不住自己。心理学研究曾指出,年纪越小的孩子,向师性越强。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心理优势,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来感化这些学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经意的态式语往往会被学生观察到,所以在和学生对话时,切忌双臂环胸,目光冷淡等表示疏离的动作,以免削弱教师的亲和力,给学生造成一种距离感。
其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尽管学生们年龄小,但教与学也应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师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励学生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勇于提出不同的想法。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对司马光的聪明、勇敢、镇静,大家都非常佩服。在学生讨论中,所有的学生都像司马光一样聪明、勇敢,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家互相补充、共同思考,在讨论中,还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获取信息,产生奇思妙想,较好地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民主化教学,仍然是一种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当孩子们的意见与我们教学的意图相差甚远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发表不同意见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正题。
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教学评价中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方法选择与掌握情况进行反省,检查自己通过努力是否有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是发展学习独立性的先决条件。所谓学习独立性,就是无依赖地自我学习,自我产生学习动机,自我探索学习方法,自我发掘学习潜能,从而独立地自我实现学习目标。自评内容可以有:在学习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学习,哪些地方你最满意或是不太满意?我在写字教学中,就经常喜欢让学生在练写完一个生字后进行一下简单的自我评价。学生在评价前会仔细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课本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再向全班同学评价自己这个字写得怎样。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后有反思的过程,从而清楚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重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如第二册课本《松鼠与松果》一文中,有三个疑问句“……小松鼠怎么办?小小松鼠怎么办?小小小松鼠怎么办?”有个孩子在读这句话时,同组的孩子指出他读得不够好,但讲不出原因来。这时,我便做了一次范读,孩子们一下就体会出了这三句话的递进关系,他们知道要读好这三个问句,语气应该一次比一次严肃和担忧。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句话正好说明了一个道理:方法比知识重要。与其把知识强塞给学生,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语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思维,主动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学生只有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