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相互式积极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 梅
【机构】 贵州省荔波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相互式积极学习”就是要建立起师生间互信,形成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英语语言环境,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教学案例,让学生“想”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相互式积极学习” 信任 环境 提高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说英语,约为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操汉语的人有14亿多。可以看出,英语仍是世界第一语种。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就汉语在一般层面上的学习和使用大部分人是没有问题的,+但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我县,乃至全国仍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十多年英语教学的探索中,我认为“相互式积极学习”是一种较好的英语教学方式。
所谓的“相互式积极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师生间、同学间相互进行教与学的积极互动。毕竟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交流的需求,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
近年来,我们的外语教育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反思我几届高中英语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贵州这样的欠开发,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县市由于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能有效衔接、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和影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但就个人来说,毕竟能力有限,不能对这些问题作系统性的解决,仅就自己的教学教法作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水平。十几年的教学走过来,“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或学习成绩是有极大助益的。
“相互式积极学习”主要体现在老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不要太受《教学大纲》的束缚。比如针对我县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在面对从初中升到高中的高一学生中,既有英语水平低且参差不齐,在着手教学时,就既要对照《大纲》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的回顾初中的教学要点。其实,就初中英语相对高中英语来说,知识点不是太多且学生容易掌握,最初阶段就要打破高中教学计划,花一定的精力“恶补”初中重要内容。一是可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良苦用心和亲和力,毕竟大部分学生升学到高中就读还是有求知欲望的;二是在此过程中可以渐进式地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高中阶段全新的学习模式,尽快适应高中学生生活;三是可以良好树立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学习精神,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被认可、被接受,今后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四是可以形成全班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高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相互式积极学习”的第一步,即由教师主动去适应学生,建立起互动的基础。
在“相互式积极学习”中,主要关键点就是要建立或形成英语语言的学习环境。就我们周围的情况而言,既没有操英语的外国人士居住、工作或学习,更没有需要用英语交流的大公司、工矿企业等英语语言的环境。我们只能就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小的学习型的英语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有交流的需求,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首先,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说英语,要照顾到水平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他(她)能弄明白老师所说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能放下思想包袱或丢弃自卑思想,勇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这是“相互式积极学习”的第二步,即建立起本班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在“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建立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扩大学习内容的外延。设计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不要受到《教学大纲》的束缚,可以适当扩大知识面,哪怕对考试来说是无用的,哪怕是因为需要完成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而用去较多时间,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主动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并有可能终身受用无穷。如在高中《新课标》必修五Module 4 Carnival 这个模块中,其主要学习内容是西方的狂欢节。对于学生来说没切身感受过就很难去体会该节日的氛围,只是简单地介绍显得很枯燥。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节日比较多,因此,在导入时我先提出了一些关于我们地方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而提及到我们中国的一些法定节日和西方常见的节日,让学生当场列举我们有些什么节日。上该模块的时候正值国庆前夕,故在问题的设置上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 Are you tied? Don’t worry. We’ll have seven days off, why? 听到放假学生顿然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知道是国庆的到来(Because National Day is coming. 由于七天的假日提升了他们对节日的兴趣,接下来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节日及庆祝方式。为此,借用多媒体这一很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做一个“猜”的游戏—Guess who “I” am according to myself introduction and the pictures. 在我的课件中设置许多国内外节日的相关图片和描述。对于学生熟悉的the Spring Festival, National Day, Mid-Autumn Festival, Christmas 这几个节日他们都会很有兴致的。接下来通过一个短片让学生看到狂欢节的热闹场面,对魅力无比的面具产生一些好奇和感叹,让学生有了想了解这一节日背景和庆祝方式的欲望。在这一模块的最后一环节,可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一下中西方节日的不同,进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不同。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一个节日,或自己民族节日作一个详细的介绍,在第二堂课上让学生们相互分享一下他们自己“节日”,并且各组学生间相互对对方的“节日”要作一个简单评价,最后由我对各组学生提出的“节日”进行点评。虽然有的学生创造了Sleeping Day, No Working Day,但这也很好啊,毕竟学生积极参加了这个有趣的活动,再次体现了“相互式积极学习”的优势。
对于语法课来说,也是是很多老师感到很头痛的问题。一提到语法,我们就会想到枯燥的讲解,被动的接受,其效果不佳。其实,上语法课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语法教学中,我觉得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相反,应从学生已学过的语法能力着手寻找最近的粘合点。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以往具有的语法能力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为填补教师(或学生)所提问题中所含信息沟通的过程,也为新语法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
总之,“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就是要建立起师生的信任,形成“小型”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利用一些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由而主动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这些年的英语教学中,我采用“相互式积极学习”教育法进行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有益处的。以上浅见,提出以供商榷。
关键词:“相互式积极学习” 信任 环境 提高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说英语,约为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操汉语的人有14亿多。可以看出,英语仍是世界第一语种。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就汉语在一般层面上的学习和使用大部分人是没有问题的,+但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在我县,乃至全国仍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十多年英语教学的探索中,我认为“相互式积极学习”是一种较好的英语教学方式。
所谓的“相互式积极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师生间、同学间相互进行教与学的积极互动。毕竟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交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有交流的需求,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
近年来,我们的外语教育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反思我几届高中英语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贵州这样的欠开发,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县市由于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能有效衔接、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等多种因素的存在和影响,高中英语教学存在不少问题。
但就个人来说,毕竟能力有限,不能对这些问题作系统性的解决,仅就自己的教学教法作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所教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水平。十几年的教学走过来,“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或学习成绩是有极大助益的。
“相互式积极学习”主要体现在老师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不要太受《教学大纲》的束缚。比如针对我县初高中英语教学不能有效衔接的问题,在面对从初中升到高中的高一学生中,既有英语水平低且参差不齐,在着手教学时,就既要对照《大纲》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的回顾初中的教学要点。其实,就初中英语相对高中英语来说,知识点不是太多且学生容易掌握,最初阶段就要打破高中教学计划,花一定的精力“恶补”初中重要内容。一是可以让学生感知教师的良苦用心和亲和力,毕竟大部分学生升学到高中就读还是有求知欲望的;二是在此过程中可以渐进式地引导学生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高中阶段全新的学习模式,尽快适应高中学生生活;三是可以良好树立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学习精神,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被认可、被接受,今后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四是可以形成全班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高中初级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相互式积极学习”的第一步,即由教师主动去适应学生,建立起互动的基础。
在“相互式积极学习”中,主要关键点就是要建立或形成英语语言的学习环境。就我们周围的情况而言,既没有操英语的外国人士居住、工作或学习,更没有需要用英语交流的大公司、工矿企业等英语语言的环境。我们只能就教学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一个小的学习型的英语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有交流的需求,激发潜在的学习动力。首先,在教学中老师不能只是说英语,要照顾到水平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他(她)能弄明白老师所说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能放下思想包袱或丢弃自卑思想,勇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用英语交流。这是“相互式积极学习”的第二步,即建立起本班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在“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中,语言环境的建立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扩大学习内容的外延。设计一些经典的教学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不要受到《教学大纲》的束缚,可以适当扩大知识面,哪怕对考试来说是无用的,哪怕是因为需要完成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而用去较多时间,这些都是值得的。因为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由主动的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并有可能终身受用无穷。如在高中《新课标》必修五Module 4 Carnival 这个模块中,其主要学习内容是西方的狂欢节。对于学生来说没切身感受过就很难去体会该节日的氛围,只是简单地介绍显得很枯燥。我们是少数民族地区,节日比较多,因此,在导入时我先提出了一些关于我们地方少数民族的节日,进而提及到我们中国的一些法定节日和西方常见的节日,让学生当场列举我们有些什么节日。上该模块的时候正值国庆前夕,故在问题的设置上我提了这样几个问题: Are you tied? Don’t worry. We’ll have seven days off, why? 听到放假学生顿然兴奋起来,因为他们知道是国庆的到来(Because National Day is coming. 由于七天的假日提升了他们对节日的兴趣,接下来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节日及庆祝方式。为此,借用多媒体这一很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做一个“猜”的游戏—Guess who “I” am according to myself introduction and the pictures. 在我的课件中设置许多国内外节日的相关图片和描述。对于学生熟悉的the Spring Festival, National Day, Mid-Autumn Festival, Christmas 这几个节日他们都会很有兴致的。接下来通过一个短片让学生看到狂欢节的热闹场面,对魅力无比的面具产生一些好奇和感叹,让学生有了想了解这一节日背景和庆祝方式的欲望。在这一模块的最后一环节,可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一下中西方节日的不同,进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一些不同。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有趣的课后作业,让他们自己去创造一个节日,或自己民族节日作一个详细的介绍,在第二堂课上让学生们相互分享一下他们自己“节日”,并且各组学生间相互对对方的“节日”要作一个简单评价,最后由我对各组学生提出的“节日”进行点评。虽然有的学生创造了Sleeping Day, No Working Day,但这也很好啊,毕竟学生积极参加了这个有趣的活动,再次体现了“相互式积极学习”的优势。
对于语法课来说,也是是很多老师感到很头痛的问题。一提到语法,我们就会想到枯燥的讲解,被动的接受,其效果不佳。其实,上语法课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语法教学中,我觉得教师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相反,应从学生已学过的语法能力着手寻找最近的粘合点。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对以往具有的语法能力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为填补教师(或学生)所提问题中所含信息沟通的过程,也为新语法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
总之,“相互式积极学习”的教学就是要建立起师生的信任,形成“小型”的英语语言交流环境,利用一些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由而主动的交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在这些年的英语教学中,我采用“相互式积极学习”教育法进行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有益处的。以上浅见,提出以供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