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新教学方式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作者】 吴 琼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今年我任教三个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在家中有祖辈的袒护,父母的娇宠溺爱,孩子从小以“我”为中心,习惯于事事依赖他人,导致现在的孩子意志薄弱,不能吃苦,遇到困难就退宿。在教学中我发现少数学生厌学,导致课堂效率低。创新教学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势在必行。
  一、具体做法:
  (一)厌学教育深入课堂,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育是厌学教育的主渠道,我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厌学教育,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1.利用名人的真实故事进行厌学教育
  我对学生进行厌学教育不是只讲空头的抽象道理,而是利用我们身边的故事、名人的故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使学生勇敢面对厌学问题,通过讲故事、看影片了解桑兰、爱迪生、张海迪、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名人的故事,并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我结合物理教学,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和人物进行分析、学习他人面对困难时采取的积极态度。把培养学生自信的心态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营造融洽愉快、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尝试学习和解决问题中进行自主学习。如在《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搜集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学习骨传声。贝多芬的成功证明了他生命的价值,我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贝多芬成功的原因,及时渗入“一个人在面临挫折的时候更需要顽强的毅力做支撑,坚信必会‘守得云开见日出’”。
  2、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营造氛围 
  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从小事做起,我在班内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方式,用精彩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故事随时随地告诉大家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无处不在,挫折时时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关键是看你怎样正确的对待。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立志的格言,并传阅交流,让学生觉得困难、挫折并不可怕,只要你有信心,你就一定能胜利。
  如:有志者事竟成。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在这些板报和格言的影响下,同学们的心理素质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原来爱哭的变得泪少了,原来自私的变得慷慨了,原来懒惰的变的勤奋了……同学们都悄悄对学习感兴趣了。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科学,它以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因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例如在讲授流体压强时,我用一只漏斗、一只乒乓球给同学们演示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先把漏斗的尖部咬在嘴里,漏斗口朝地,当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去,在向漏斗里吹气的同时把手松开,奇妙的现象出现了,虽然手离开了乒乓球,但乒乓球并不落下来,却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同学们会被这一现象惊呆了,“为什么乒乓球不落下来呢?难道重力就不存在了吗?”再将漏斗和乒乓球交给刘刚同学,让他表演,他吸足了气,集中力量对准漏斗尖部吹气,想把乒乓球吹下去,结果,乒乓球照样在漏斗口附近跳动着,并没有落下去,他吹得愈厉害,它跳动得愈快。这一场面,会激发在场每位同学的努力思考:这是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再解释这一奇妙的现象,这一堂压强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了,自然消除了厌学心理。
  2.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发挥物理分组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我们在讲授《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一节课时:
  (1)让学生自主学习。
  a.请同学们画出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电路图。
  b.请同学们说一说实验原理。
  c.请同学们设计实验。
  d.请同学们交流实验步骤和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上面4个问题完全放给学生自己解决,我看到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就连平时不愿意学物理的同学,也兴致很高。
  (2)让学生动手实验,鼓励小组合作。
  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协作,看哪一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教师对做得好的小组及时表扬,通过教师调控,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了。
  (3)鼓励学生分析和论证。
  a.请同学们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他们的实验过程。
  b.鼓励学生今后进行大胆的尝试。
  c.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
  (4)让学生评估。
  a.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新的问题。
  b.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论。
  (5)教师精讲点拨。教师对学生有异议、争议的问题进行点播。
  通过这节分组实验,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小组之间合作愉快,学生愉快了,厌学心理也就消除了。
  (三)创新双休日作业,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双休日是学生快乐的日子,布置适当可行的作业,既可增加学生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设计的双休日作业是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对学生分组实验及课后小实验的改进,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1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学生2、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3、自主选择实验器材4、自由组合,探索研究5、学生分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已取得的成效: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厌学心理消除了,课堂上学生都变成了大嗓门,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主动、大方,并且能主动帮助他人。学生对物理课感兴趣了,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了,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着轻松,我教着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