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回归简约运动 观照学生人生

【作者】 季志锋

【机构】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针对目前一些学校运动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够和谐或略有夸张的场景,笔者提出回归简约运动会,回归体育本真,用好学校运动会的这一平台传递体育精神,观照人生的思想.
  关键词:学校运动会 简约运动 体育精神 人生观照 
  学校召开运动会,是最常见不过的事,大多数学校都会选择在春、秋两季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借此机会可以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增强学生强健体魄的意识,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将体育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近期笔者浏览了一些学校运动会开幕式的新闻照片,不觉大为惊讶,惊讶之后又心有所思.如家长牵着儿童的手组成的班级方队,过度成人化服饰的班级方队和身着迷你裙的领队,新奇的道具加创意的班服呈现豪华阵容的方队等.这种追逐时尚潮流的场景,与教书育人底蕴浓厚的校园文化恰似有点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就学校回归简约运动会,以及借助简约运动会传递体育精神,实现学生的“人生观照”,略谈几点思考.
  一、去末归本,浸润心田
  晋·葛洪在《抱朴子·诘鲍》写道“质素简约者,贵而显之;乱化侵民者,黜而戮之。”社会环境会养成个人行为的心理意向,因为社会环境使人从事的活动会引发并强化某些欲望,这些活动有一定的目的,也有一定的后果1.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运动会上,学生的个体行为活动会和群体发生关联,因此运动会这一活动必定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学校运动会搞些开幕式,运动会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本来也无可非议,但是否就需要家长来设计或是参与甚至代劳?是否需要过于成人化的服饰以及所谓创意的、豪华的班级方队阵容?
  幼小的儿童、追梦的少年可以想出很多有创意的设计,这不用质疑,加之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为了满足子女的创意,家长倾其所有也会在所不惜,这势必在孩子间形成一种你攀我比的心理,势必将铺张浪费的思想根植于幼小孩子的心灵.运动会的班服一年一件,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一件衣服只为运动会穿一次,难道不是一种浪费!过于成人化的开幕式层出不穷,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的虚荣心与年俱增.
  教育是一种扶助的、滋育的、培养的过程2.运动会的开幕式是否可以简洁,是否可以更接近学生的心理,是否可以将体育精神融入到开幕式中,是否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来.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体育精神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体育运动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不懈奋斗的精神,运动会开幕式可以统一着装——适合学生且便于运动的校服——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加上学生创作的催人奋进的口号,简朴、简约、简单,但潜滋暗长的是体育精神!
  二、去“华”留素,回归本真
  当下,学校运动会越来越推陈出新,形式奢华而多彩的开幕式变多了,稀奇古怪的班服变多了,学生可参与的比赛项目变少了,所剩的项目仅为100m、200m、男子1000m、女子800m、4×100m、铅球、跳远、跳高.标枪、铁饼划过天空的那道弧线之美早就从操场上消失了,就连那些能展示力与美的跳高、三级跳等也正在逐步退出学校运动会的赛台.追逐时代的烙印变多了,骑马舞和小苹果业已悄然搬上了学校运动会,广播操和拔河比赛不见了踪影.
  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和演变而来的.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正如洛克所说,健康是我们人类工作的与幸福所不可或缺的.抑制恣意与欲望,顺从地服从本源的自然——理性——的命令,锻炼健壮的体魄,是教育的主要任务3.
  学校运动会的基调更应是传递给学生健康的意识,为增强体质而锻炼的意识.骑马舞和小苹果之所以能走红世界,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的就是健康、运动的意识.过于个性化而无实用的个性运动会班服怎抵得上宽松而便于运动的校服?
  三、博约相济,观照人生 
  学校运动会,在很多时候演变成少数学生的运动会,一些缺乏运动天赋或是不够突出的学生俨然已成为看客,很多时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就会将运动会看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少数运动精英的赛事了.操场上出现三五成群聊天的学生变多了,更有甚者拿本教辅书做作业去了.以致出现了比赛的在比赛、自习的在自习这样阳关道、独木桥互不相干的现象。这些学生需要我们的关心,更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建立对人生的观照.人生观照即指立足于人的发展规律,为整个人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关照、关心和关怀,为实现教育的目标而实施的生命关怀、现实关怀、精神关怀和人文关怀.
  卢梭认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乃是他的教育目标——自由、独立的人格——自然人所不可或缺的素质.身体是意志及精神陶冶的基础4.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岗位,让全体学生参与运动会、感受运动会、享受运动会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如:班级中可以成立相关小组:服务组,每个运动员由一个或几个人服务,在比赛时帮助其拿衣服、拿水或是比赛后尤其是长跑后的搀扶慢走;通讯报道组,为班级撰写通讯报道、撰写具有班级特色的标语或宣传语,为本班运动员加油;后勤保障组,维护班级就座区域的安全和卫生,为本班运动员等准备饮水、水果乃至食品;甚至可以组建班级啦啦队为运动员加油鼓劲.学校也可以聘请学生担任裁判员,让一些热爱运动而又技能稍弱的但有一定体育知识的学生群体直击运动场面.运动会理应成为人人参与的运动会,不是少数学生的个体表演,更不应让部分学生有种事不关己、漠然处之的想法和做法.理想的运动会,应当是人人是活动的主角,人人有运动的欲望,人人有健康意识,人人能享受体育精神的熏陶.
  总之,体育竞技可以产生进取、机智、合作、光明磊落的精神.学校运动会是学校开展德育的好阵地,是渗透体育精神的好平台,是砥砺学生意志的好时机,是发挥团结协作的好机遇,是培养人生观照的好舞台,作为教育者、组织者更需要审慎,要摈弃那种浪费人力、财力、精力的豪华,让简约运动会深入人心,让运动会在素养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2】【美国】约翰·杜威著 薛绚译.《民主与教育》.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6、10.
  【3】【4】【日】佐藤正夫著 钟启泉译.《教学原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38、139.
  作者简介:季志锋,男,本科,汉族,出生日期1975.02,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