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轨道专业高职教师职业培训的研究
【作者】 朱晓红 董淑琴
【机构】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轨道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为社会、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本文基于轨道类高职教师属性培训的途径,提出了具有轨道专业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使得轨道专业的教师培训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职;教师培训;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in China,the key point of providing excellent talents for it i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team of teachers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Based on the training attrib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ail profess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 which can make the training more professional,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Key Words:rail transi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1.引言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建设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形成了类型众多的轨道交通系统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落实节能减排战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前沿技术,使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总规模将达到120000多公里的铁路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20年将处于高速发展期,我国的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铁,从2009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7400公里[1],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结构行业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就对轨道专业高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统一要求更高,因此开展轨道专业高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2. 高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专业技术更新快,专业发展前景好的特点,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蓬勃发展的城市地铁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绝大部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的研究,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行业背景。
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优秀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从事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又具有一定从事行业或企业工作的结构合理、工程实际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高职教师。
3.基于轨道类高职教师职业属性的培训途径[2]。
一、培训内容
鉴于轨道类高职教师工作性质和专业的发展特点,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培训的内容,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职业教育论和职业教育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教师对高职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尤其对高职教育中遇到的对象、专业和教学过程等特点的准确的把握,进一步拓展轨道类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有关企业职业实践的具体经验的训练,通过组织高职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考察、企业学习和深入基层调查等多种方式,熟悉并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轨道类的职业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等。
最后是轨道类高职教学的具体实践的训练,通过参与具体的轨道类教育领域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与教师、学校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熟练掌握轨道类职业工作性质和流程的前提条件下,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开展多项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让高职教师在行动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二、培训方案的选择
(1)根据轨道类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培训方案
轨道类专业教师的培训要跳出目标过于空泛这个怪圈,找准切入点,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轨道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个性化、具体化的培新方案。
(2)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创造层次化、结构化的培训方案
结合轨道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规模,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轨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以教育规章制度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与其晋升、考核等切身利益相挂钩,从而完善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从管理制度上充分发掘企业实训基地资源,搭建校企的合作平台,创造层次化、结构化的培训方案。
(3)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院校培训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培训方案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如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教师的职业培训非常重视,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如:职后教师培训的法律或者制度保障;激励、督促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动态成长与管理研究;培训课程的开发;职业培训经费渠道等等。借鉴这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构建符合我们实际的具有轨道专业特色的培训方案。
4.构建完整的高职院校培训体系,形成具有轨道专业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制度
1)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和鼓励政策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将培训制度规范化。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更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原则,引导教师自我提高,更积极的投入到职后培训的队伍里来。
2)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将其制度化
让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以老带新培训”的方式培训青年教师,明确老教师作为“师傅”责任、权利和利益,出台相关鼓励奖罚政策,加强青年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促进老教师的 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比如开展“名师讲堂”等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传帮带的手段,将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
3)将教师培训表现和成绩与考核相挂钩
制订高职教师培训的奖惩制度,把教师参与培训的成绩和表现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的晋升和费用报销相挂钩,体现优胜劣汰的培训体系的竞争机制。
4)贯彻落实培训制度,坚持统一的原则
即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和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
二、转变培训观念,将长远规划与专项计划相结合,长短期培训相结合[3]
建设一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大事,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给轨道类专业的定位,制定出符合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便在教师的培训和引进等方面做到有章可依。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轨道类专业教师的培训计划的具体情况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在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训的时间选择上包含了:(1)长期培训,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轨道类相关专业新开课程和新设立的专业的师资的培训,同时也为学院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做准备,时间是一年以上。长期培训最好选择在国内外的具有轨道类专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或者国内的2本以上的铁道院校,在那里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轨道专业的发展进程和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能学习到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操作技能。(2)短期培训,时间是一年以内。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各年龄段的教师进修和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学习,短期培训一般选在国内职业教师资培养基地进行调研、观摩学习相关专业或课程。
三、选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内外结合,多管齐下”
1)开展校企合作,开拓和完善教师实践基地建设
培训的总体规划,与工厂或企业积极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教师培训的校企合作,开拓和完善教师实践基地。为了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学习最新最前沿的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了积累实践操作流程、丰富实践教学经验,轨道专业的高职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必须做到有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的经历。
2)学历教育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相结合
利用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到各大重点院校完成学历教育的契机,通过轨道专业的前沿技术的了解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科研能力的锻炼等,切实提高了学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置换培训
高职院校提前与各培训基地或与培训专业相符高等院校进行联系,将学校的教师置换到师资培训基地或高校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学习职业技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科技发展等。
5.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而演变的轨道交通行业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轨道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为社会、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相信通过各方努力,轨道专业的教师培训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4]。
参考文献:
【1】胡宏亮,对高职院校轨道订单班的审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2)
【2】程文燕,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发展策略探讨[J].老区建设,2012(2)
【3】朱巧英,未来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与职后培训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8)
【4】文永蓬,“卓越计划”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5】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轨道类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与开发”(编号:SGH140954)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朱晓红(1968年出生),女,河北张家口人,蒙古族,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类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轨道交通;高职;教师培训;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in China,the key point of providing excellent talents for it is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team of teachers with reasonable structure,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Based on the training attrib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this paper proposes the rail profess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 which can make the training more professional,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Key Words:rail transi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1.引言
在城市化加速推进和建设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形成了类型众多的轨道交通系统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和改善城市环境,落实节能减排战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等前沿技术,使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总规模将达到120000多公里的铁路网络,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20年将处于高速发展期,我国的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铁,从2009年到2020年期间,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7400公里[1],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结构行业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这就对轨道专业高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统一要求更高,因此开展轨道专业高职教师的职业培训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2. 高职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专业技术更新快,专业发展前景好的特点,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蓬勃发展的城市地铁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绝大部分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的研究,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必要的行业背景。
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尤为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优秀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从事轨道交通专业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又具有一定从事行业或企业工作的结构合理、工程实际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高职教师。
3.基于轨道类高职教师职业属性的培训途径[2]。
一、培训内容
鉴于轨道类高职教师工作性质和专业的发展特点,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培训的内容,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通过对职业教育论和职业教育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教师对高职教育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尤其对高职教育中遇到的对象、专业和教学过程等特点的准确的把握,进一步拓展轨道类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其次是有关企业职业实践的具体经验的训练,通过组织高职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考察、企业学习和深入基层调查等多种方式,熟悉并掌握具有普遍意义的轨道类的职业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等。
最后是轨道类高职教学的具体实践的训练,通过参与具体的轨道类教育领域的各项教学活动,教师与教师、学校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熟练掌握轨道类职业工作性质和流程的前提条件下,运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开展多项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让高职教师在行动能力上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二、培训方案的选择
(1)根据轨道类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培训方案
轨道类专业教师的培训要跳出目标过于空泛这个怪圈,找准切入点,针对性地设计出具有轨道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个性化、具体化的培新方案。
(2)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创造层次化、结构化的培训方案
结合轨道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规模,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轨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以教育规章制度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对教师的相关培训与其晋升、考核等切身利益相挂钩,从而完善教师培训的相关制度和政策,从管理制度上充分发掘企业实训基地资源,搭建校企的合作平台,创造层次化、结构化的培训方案。
(3)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院校培训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培训方案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如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对教师的职业培训非常重视,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如:职后教师培训的法律或者制度保障;激励、督促教师职后培训的措施;职业教师师资队伍动态成长与管理研究;培训课程的开发;职业培训经费渠道等等。借鉴这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构建符合我们实际的具有轨道专业特色的培训方案。
4.构建完整的高职院校培训体系,形成具有轨道专业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制度
1)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和鼓励政策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将培训制度规范化。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制定出一套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使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系更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在实施激励机制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原则,引导教师自我提高,更积极的投入到职后培训的队伍里来。
2)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并将其制度化
让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以老带新培训”的方式培训青年教师,明确老教师作为“师傅”责任、权利和利益,出台相关鼓励奖罚政策,加强青年教师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促进老教师的 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比如开展“名师讲堂”等各项活动,通过这样的传帮带的手段,将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
3)将教师培训表现和成绩与考核相挂钩
制订高职教师培训的奖惩制度,把教师参与培训的成绩和表现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的晋升和费用报销相挂钩,体现优胜劣汰的培训体系的竞争机制。
4)贯彻落实培训制度,坚持统一的原则
即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和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
二、转变培训观念,将长远规划与专项计划相结合,长短期培训相结合[3]
建设一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重中之重的大事,根据相关职能部门给轨道类专业的定位,制定出符合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便在教师的培训和引进等方面做到有章可依。除此之外,还要根据轨道类专业教师的培训计划的具体情况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在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训的时间选择上包含了:(1)长期培训,主要针对高职院校轨道类相关专业新开课程和新设立的专业的师资的培训,同时也为学院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做准备,时间是一年以上。长期培训最好选择在国内外的具有轨道类专业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或者国内的2本以上的铁道院校,在那里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轨道专业的发展进程和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能学习到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操作技能。(2)短期培训,时间是一年以内。主要针对高职院校各年龄段的教师进修和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学习,短期培训一般选在国内职业教师资培养基地进行调研、观摩学习相关专业或课程。
三、选用多样的培训方式,做到“内外结合,多管齐下”
1)开展校企合作,开拓和完善教师实践基地建设
培训的总体规划,与工厂或企业积极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实现教师培训的校企合作,开拓和完善教师实践基地。为了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和加快教育教学的改革,为了学习最新最前沿的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为了积累实践操作流程、丰富实践教学经验,轨道专业的高职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必须做到有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的经历。
2)学历教育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相结合
利用年轻教师继续深造到各大重点院校完成学历教育的契机,通过轨道专业的前沿技术的了解和科研方法的学习、 科研能力的锻炼等,切实提高了学历教育与科研能力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置换培训
高职院校提前与各培训基地或与培训专业相符高等院校进行联系,将学校的教师置换到师资培训基地或高校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学习职业技能;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科技发展等。
5.结束语
随着科技发展而演变的轨道交通行业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的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轨道专业的教师队伍是为社会、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优秀专业人才的关键,相信通过各方努力,轨道专业的教师培训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4]。
参考文献:
【1】胡宏亮,对高职院校轨道订单班的审视[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2)
【2】程文燕,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发展策略探讨[J].老区建设,2012(2)
【3】朱巧英,未来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与职后培训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8)
【4】文永蓬,“卓越计划”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
【5】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计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轨道类高师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体系研究与开发”(编号:SGH140954)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朱晓红(1968年出生),女,河北张家口人,蒙古族,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类的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