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浅谈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诚信教育研究
【作者】 曹庆海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诚信教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程,需要多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完成。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材丰富的诚信教育素材及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等方面,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诚信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 影响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乃我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人的立身之本。我国历来信奉诚实守信为做人的原则。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诚信的故事举不胜举!诚信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木为信”等,都反映了古人重信用、重承诺胜于一切;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潮流和时尚淹没了个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下降,这一时期,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寡廉鲜耻等丑陋现象更是在我们周边屡屡出现,“不敢扶”“扶不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十分不利.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到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名人、伟人的人格魅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造成初中学生的诚信出现问题的原因
1、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孩子的最初教育“学校”,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基,同时也是其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普通初中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万般宠爱,在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往往变得很有个性,自私、自我、自傲是其个性特征。加上家庭教育中对其进行的不良影响,使部分中学生毫无诚信,完全随着自己的个性发展。,此外加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也存在问题,产生了许多严重后果。
2、在学校中受到教师的影响
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德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诚信品德形成。然而,很多教师的道德不是很好,失误频发,这就会对学生诚信品质养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起了十分消极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不是很注重诚信,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深受社会上缺乏诚信的负面影响
社会诚信危机在整个社会中已经在不断地蔓延。在我国到处都有不讲诚信的现象,而且日趋严重。当前,我国普通初中学生有很多都出现了诚信危机,也是由于深受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所见所闻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发展,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因此,中学生深受社会的影响还会更大。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诚信教育的优势
1、以历史事实说理,容易让学生信服
历史学科主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学科,它在实施诚信教育方面,主要是侧重于以历史事实来进行说理。学生往往只有在事实面前,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初中生的年龄在13—15岁,他们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不会对老师“马首是瞻”。因此,历史教师只有在讲述历史事实时,言之有理,行之有据,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2、生动的历史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尤其是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五千年来涌现出一批批丰富的历史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教育的良好素材,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生动活泼。历史学科既不能进行虚构和加工,也不能仅仅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历史学科具有生动性、鲜活性、故事性,比较容易让中学生所接受。因此,初中的历史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思想得到启迪。
3、历史上的许多杰出历史人物都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对我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伟大力量,他们身上散发的高尚的诚信品质,对子孙教育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商鞅“移木为信”,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等,都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高尚的诚信品质。杰出的历史人物,真实、生动、具体、形象,便于更好的学习与接受。因此,用这些历史人物作为楷模,用他们高尚的诚信品质教育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诚信教育
教学课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初中历史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的具体指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对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内容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人物,古代的有“”“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三顾茅庐”等,近代的有“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重庆谈判”以及现代的“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港澳回归”等,这些史料都是前人历经千百年提炼,传承至今,能经得起任何世人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很强的说服力,其中的内容学生们都非常熟悉。要把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与诚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诚信教育的熏陶。
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实施诚信教育
首先,鼓励学生收集历史诚信名言。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使学生受到启迪,得到诚信的教育,也得到历史知识得到积累。如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大文学家鲁迅的“诚信为人之本”等等。
第一,办历史诚信专题黑板报。专题黑板报,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思想宣传,它有主题突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吸引学生来观看板报,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比如,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在全校范围内,每个班办一期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历史诚信专题黑板报活动,以此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培养。
第二,看历史诚信电影。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放一些有关诚信思想内容的历史电影,让学生从电影中悟出诚信的道理,从而到达学生诚信品质受到教育的目的。如《辛亥革命》体现的是孙中山忠诚于革命事业,不屈不挠;《南京!南京!》则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暴行是历史的事实,不容置疑,无可抵赖。
第三,组织进行一次历史诚信故事演讲比赛或是进行一次诚信活动的参观。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的真相原来是这样,把听到的看到的知识与所学教材互相印证,从而加深对诚心的理解,发自肺腑地遵守。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人文学科,其中有很多诚信教育的资源。我们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和利用,再加上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初中历史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使诚信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节课或一次活动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持续的努力。
关键词:诚信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 影响
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诚实守信乃我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也是国人的立身之本。我国历来信奉诚实守信为做人的原则。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关于诚信的故事举不胜举!诚信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如“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木为信”等,都反映了古人重信用、重承诺胜于一切;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逐步走向转型,潮流和时尚淹没了个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在下降,这一时期,所谓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寡廉鲜耻等丑陋现象更是在我们周边屡屡出现,“不敢扶”“扶不起”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十分不利.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感到加强青少年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名人、伟人的人格魅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诚实守信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造成初中学生的诚信出现问题的原因
1、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孩子的最初教育“学校”,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基,同时也是其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普通初中的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万般宠爱,在望子成龙的期待中,往往变得很有个性,自私、自我、自傲是其个性特征。加上家庭教育中对其进行的不良影响,使部分中学生毫无诚信,完全随着自己的个性发展。,此外加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方法也存在问题,产生了许多严重后果。
2、在学校中受到教师的影响
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德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诚信品德形成。然而,很多教师的道德不是很好,失误频发,这就会对学生诚信品质养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起了十分消极的作用。为人师表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教师不是很注重诚信,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深受社会上缺乏诚信的负面影响
社会诚信危机在整个社会中已经在不断地蔓延。在我国到处都有不讲诚信的现象,而且日趋严重。当前,我国普通初中学生有很多都出现了诚信危机,也是由于深受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所见所闻不断地侵蚀着他们的心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发展,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因此,中学生深受社会的影响还会更大。
二、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诚信教育的优势
1、以历史事实说理,容易让学生信服
历史学科主要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学科,它在实施诚信教育方面,主要是侧重于以历史事实来进行说理。学生往往只有在事实面前,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初中生的年龄在13—15岁,他们基本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不会对老师“马首是瞻”。因此,历史教师只有在讲述历史事实时,言之有理,行之有据,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2、生动的历史知识,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古今中外,尤其是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五千年来涌现出一批批丰富的历史的人物和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这些都是教育的良好素材,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生动活泼。历史学科既不能进行虚构和加工,也不能仅仅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历史学科具有生动性、鲜活性、故事性,比较容易让中学生所接受。因此,初中的历史学科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思想得到启迪。
3、历史上的许多杰出历史人物都是中学生学习的榜样
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对我国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伟大力量,他们身上散发的高尚的诚信品质,对子孙教育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商鞅“移木为信”,蔺相如的“完璧归赵”等,都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高尚的诚信品质。杰出的历史人物,真实、生动、具体、形象,便于更好的学习与接受。因此,用这些历史人物作为楷模,用他们高尚的诚信品质教育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初中历史教学实施诚信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诚信教育
教学课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初中历史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场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的具体指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对教材中有关诚信教育内容的文献资料充分利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人物,古代的有“”“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三顾茅庐”等,近代的有“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重庆谈判”以及现代的“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港澳回归”等,这些史料都是前人历经千百年提炼,传承至今,能经得起任何世人的考证,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很强的说服力,其中的内容学生们都非常熟悉。要把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与诚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诚信教育的熏陶。
2.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实施诚信教育
首先,鼓励学生收集历史诚信名言。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使学生受到启迪,得到诚信的教育,也得到历史知识得到积累。如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大文学家鲁迅的“诚信为人之本”等等。
第一,办历史诚信专题黑板报。专题黑板报,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思想宣传,它有主题突出、影响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吸引学生来观看板报,增强诚信教育的效果。比如,在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活动纪念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在全校范围内,每个班办一期以“学雷锋”为主题的历史诚信专题黑板报活动,以此对学生的诚信品质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培养。
第二,看历史诚信电影。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放一些有关诚信思想内容的历史电影,让学生从电影中悟出诚信的道理,从而到达学生诚信品质受到教育的目的。如《辛亥革命》体现的是孙中山忠诚于革命事业,不屈不挠;《南京!南京!》则说明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暴行是历史的事实,不容置疑,无可抵赖。
第三,组织进行一次历史诚信故事演讲比赛或是进行一次诚信活动的参观。通过这两种方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历史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历史的真相原来是这样,把听到的看到的知识与所学教材互相印证,从而加深对诚心的理解,发自肺腑地遵守。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人文学科,其中有很多诚信教育的资源。我们必须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地发掘和利用,再加上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初中历史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能使诚信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节课或一次活动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一点一滴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