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寄宿制中学生文明就餐行为

【作者】 周天成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高石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就餐文明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发利用学校“小餐桌”文化,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等品德教育,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做了可贵的探索。将餐桌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教育,组织开展以此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由此拓展到家庭及至社会,并充分说明了开展这项特殊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特色 实践 拓展 意义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寄宿制中学营养改善计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农村寄宿制制学校的建立,学生的就餐文明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这项教育功效,通过餐桌文化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并推动学校文明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围绕餐桌文化,在学校特色化品德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探索特色化教育
  我们认为,研究餐桌文化不仅是拓展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的需要。我们从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食堂刚办起时,学生的用餐现象极不文明,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启动文明用餐行动。从分析学生用餐现状出发,探索以餐桌文化为切入点,以学生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对餐桌文化的传统渊源进行挖掘、探究,力求形成学校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特色化。行动前期,学校安排学生校园广播小记者、值周学生代表等,对学生用餐时排队、进餐等行为进行拍照,记录就餐时的真实场景,再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站等校内宣传媒体展播后,引发全校学生大讨论,师生也由此踏上对餐桌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之路。
  通过现状反思、多方学习后,广大师生逐渐意识到餐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使每位师生意识到文明进餐不仅仅是学校纪律方面的要求,更关乎到个人品德和教养。于是,各班纷纷开展自编“文明用餐小标语,文明用餐三字经”等活动。诸如“丢下的是饭渍,失去的是道德;细嚼慢咽,文明就餐;营养全面,健康成长”;又如“吃饭前,要洗手,对号入座互谦让;搬饭菜,不能乱,你争我夺不雅观”;结合三字经,我校又仿照写了“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嚼食物,不出声;嘴唇边,不留痕;谷与穗,莫乱扔”等,学校根据这些文明用餐语,提炼出《“文明用餐”导言》,每天早、午餐时段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同时,还讨论拟定了《学生用餐礼仪指导实施计划》,明确学生午餐前、中、后三个时段,食堂工作人员、老师、学生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并拟定《高石中学文明餐桌评比细则》。
  2、开展系列评比活动
  以餐桌文化教育为主题,学校号召各班开展系列实践活动。班会课上,要求各班组织学习了“科学用餐、营养搭配”相关知识后,各班分小组商讨下一周学校食堂营养菜谱:需按每天两菜一汤,加每周两次水果的方式搭配,考虑营养均衡、口味丰富、兼分析用餐成本和易操作程度,做到一周之内菜谱不重复。针对文明用餐行动而开展的“营养午餐我搭配”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了解健康饮食知识,体验到食堂工作人员的用心和艰辛。再通过团支部设立用餐文明监督岗,从排队等餐到领餐入座,从用餐文雅到自我清理残渣,再到收理餐具等,全程监督学生在食堂用餐时的不文明现象。学校结合各班活动并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能力,在校内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餐桌文化推广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每天浪费多少》跟踪调查,配上对农民和养殖户的采访记录,让大家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号召大家珍惜劳动果实;组织学生轮流当一天“学校食堂小义工”,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并进行回报……“从小事做起在这里不是空谈,文明用餐行动效果真好,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一位食堂个人这样评价。
  3、文明用餐在校外
  我们把餐桌文化教育延生到校外,首先关注的是孩子在家庭餐桌上的表现如何。由于现实社会中,家庭子女少,独生子女多,他们跟随祖辈,父母外出的机会也较多,同样由于生活富裕了,孩子没祖辈、父母宠多了,于是有了以下的表现:孩子要吃什么,基本上都满足,更有甚者:一顿饭因孩子要吃什么而改变,大人们也只好跟着吃了;孩子在家吃霸王餐,在外吃霸王席,比如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面前,或是霸道得不让别人吃,让大人们难堪不已;诸如坐像不雅,吃相不文明,对桌上的礼仪,通过开展发放家庭餐饮现状调查,了解学生在家中就餐的现状。
  在文明用餐行动中,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资料,播放专题宣传片等形式,号召“小手牵大手”,让各个家庭的孩子和家长一起拟定“我家的文明餐桌”倡议。学校动员家长一起参与餐桌文化建设,参与对孩子餐桌礼仪的示范、指导、纠正、评价、反馈,及时巩固和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成果。
  除此之外,学校还鼓励学生争当小小志愿者,走进村寨、街道宣讲餐桌文明。小小志愿者们号召人们健康饮食,不超量点菜,进食时不高声喧哗等等。
  4、文明用餐活动开展的意义
  小小餐桌,一叶知秋。可以说,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缩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更可以观察一个人的品德素养,一个地方的社会风尚。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合理饮食、文明用餐。从小处看,反映的是个人的人格美德;从大处看,折射的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小小餐桌,承载文明,我们推行文明餐桌行动,看似一桩小事,确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文明餐桌是一个学校幸福感不断提升的主体,也是每一位教师享受生命、追求健康的共同心愿。让我们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为每一位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喝彩。
  参考文献:
  [1]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2]林语堂 生活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