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作业之美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俞亚波
【机构】 浙江新昌县南明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批改作业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出现作业错误的原因多数是孩子粗心,也有的是孩子没有掌握知识内容而误答。如果教师从“学生的作业”出发,有效引导学生认真清楚地答题,并能自觉改正错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呈现“作业之美”。笔者试从细节、评价激励和正负强化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做作业时读题细心,书写美观,答题正确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作业之美 细节 评价 改错
会教象棋的老师总是不忘让孩子把一局刚下完的棋重新回忆一遍,这个过程也叫复棋。在复棋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下棋中的错误之举,以求下次不犯同类错误。同样,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学生作业中的改错行为。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发现,作业错误的原因大多是孩子粗心造成,也有因为孩子没有掌握知识内容而误答,当然还有小孩年龄特点带来的生理心理不成熟而犯错,如何让学生扬长避短,乐此不彼地喜欢作业,使作业清晰、正确、美观呢?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作业”出发,有效引导学生认真清楚地答题,并能自觉改正错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呈现“作业之美”,这个过程既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懂得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专心仔细这种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育。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在练习中体现“作业之美”,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细节”中体现作业之美
“教是为了不教”。教什么?教方法。方法学到手,自然就不必教了。当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仔细,但在批改作业(尤其是低年级的作业)时,我们更会发现,做得整洁、令人满意的作业,往往出自课堂上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怎样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细致地做作业呢?有一点,必须教给学生“仔细”的具体实施方法。
“仔细”要从小教起,低年级学生因为多种原因,对细节各方面的把握往往做不到全面,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读不懂题目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耐心、细细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做作业的具体过程和思路,养成如何“仔细看题,认真答题”的好习惯,不知不觉,也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1.领会仔细读题目要求的重要性,不能答错题或漏题。除了让学生认真响亮地读题弄清题意外,还可以用生活趣事和《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告诉小朋友,如果看错题目或不读题目,写再漂亮的字都是错误的。
2.指导学生如何读题和答题。通过“怎么样”、“几”、“什么”、“谁”等指代性的词语读填空题,帮助学生准确地想到自己要写的内容而不乱写。再如低年级学生用词语写句子,允许学生扩散思维,说出五彩缤纷的好句子来。但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的关系,接触句子少,尤其是要求写句子,所以还是要教会他们理解句子的完整性(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等)和模仿学习句式。
3.鼓励学生把字写清楚、大方、美观。通过奖票和竞赛台的“星星”,激发孩子们写好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做好作业的乐趣和信心。
如上图所示,抄写的生字如果清楚、大方、美观或比以往有进步,作业本上的作业正确、清楚或比以往有进步,教师就在作业本上用红笔打3星,奖励“奖票”1张。奖票累计到10张时,换1颗星星贴于“竞赛台”。这种学习“争星”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学得快乐”这一目标。
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的过程,也将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学习习惯。当然,一步一步仔细、正确地做题习惯不是一两次引导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引导,比如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就是一个长期过程。经过一两年的指导,95%的同学能养成仔细看题,专心认真地写字的作业习惯,打开孩子们的作业本,你一定会感到孩子们的进步不小。
二、评价中体现作业之美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2]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本”出发,展开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做认真、做仔细的美好愿望并赋予做练习的行动中,最终呈现“作业之美”。
1.表格激励法
自制一张表格纸,或可以采用学生的十格写字纸一张粘贴在作业本首页,
(如下图所示)
《十格写字》十格为一行,共十四行,即140格。每一格是教师对学生做该页作业的反馈,全对打五角星,有错误就让该页格子空着,等待学生自主改错,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全部订正好该页的错题,则打三角形表示。这种方法能帮助老师节省检查没有订正的同学和具体页码,还可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上面的两张表格中可以看出:图1这位学生全对占总次数约57%,13次没有改正错误,学习自觉主动性还需要加强,。图2这位学生全对占总次数约86%,11次已经自觉改正好错误,所以改错的自觉性较大,学习主动性较强。
2.打星激励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认真作业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做作业、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是一种负担了。[2]结合“竞赛台”(如下图),教师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正确率进行评价,全对得100分,如果全对又清楚美观,得100分外附加三星(表示特别棒),还在首页封面顶端用红笔加星一颗,累计到10颗换取学习争章星。当星星累计5颗,10颗,15颗时就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不同的奖品。这种激励法,能让孩子们觉得做作业很快乐。
3.暗示激励法
学生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做,可是每次作业都有一些小错误,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没有集中也会误答题目,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作业本上总是没有100分,于是对改错行动少了动力,所以用同样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侯会让一些学生觉得要取得满分很难,很远,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心。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以一个孩子的纵向表现是否有进步去比较评价,如果他订正对了,何不送他一个100分,如果他的字比以往清楚了,进步了,何不送他三星呢!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很棒,都希望自己优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好习惯自然也慢慢形成了。
4.检查评价法
对于后进生,教师需要有相当大的耐心,他们的持久性可能因为题目的困扰或爱玩的天性影响而导致中断。游戏惩罚制度,有利于促进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在作业中,不妨事先宣布游戏惩罚制度,使用“丢手绢”的规则,如果出现不能自觉主动地将错题改过来,或拖拖拉拉不交作业的小朋友,需要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一宣布,大部分学生记忆深刻,希望不被游戏惩罚。当然有时也会检查到忘交作业或因为玩耽误了改错的现象,所以这些学生表演了节目,活跃了气氛,给自己一个警告,以后会更专心自觉地学习。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书写也整洁美观多了,及时改错的好现象自然形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有游戏陪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
三、“强化”中体现作业之美
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他把强化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5]教学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或因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赞扬而强化,记忆深刻,容易巩固知识,养成习惯。
1. 表扬强化。
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否定。[7]评价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其乐趣与成功。比如:学生在作业中认真答题,书写美观,教师表扬:“今天的作业那么难,某某同学都能全对,真了不起!”这位学生受到表扬后,从而继续努力学习,用心做作业。而当老师表扬这位学生的同时,旁观者听到教师对同学的赞扬后,也会受到激励,更努力地把字写漂亮,“作业之美”也就成功了一半。
2. “展示台”强化。
运用“展示台”这块园地,将学生的字体作品呈现在全班面前,学生进行点评,投票或打分等多种形式,起到榜样强化的作用,也激励学生为学好字有了动力,为“作业之美”铺垫了基石。
3.改错强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小学一二年级3572名儿童调查发现,错别字中,由于观察不精细,对整个字形只有模糊印象而出现的错字占88.21%。[6]尽管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学生也通过比较,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知识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干扰着原有的记忆,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在作业本上依然会发现以前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复习巩固强化,让错误不再重演在作业本上。教师教给学生订正错误的好方法,即第一步将错误答案改正,第二步将正确的答案在原来错误空白处写3次,并警告学生,如果没有按此方法订正,下次将重复写5次。没过多久,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养成了改错的好习惯,对于个别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实现了。如果某些知识错误点较多,还需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并强化。比如将易错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抄一抄(一般3次),并提醒学生某个字要特别注意。这种强化,其实是眼、嘴、手等多感官参与的复习,再加上分散多次地复习,是巩固生字、再次正确记忆、减少遗忘的好方法。
总之,聚焦学生的作业本,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做作业,还会自觉地改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使每本作业呈现正确、整洁和美观。在追求“作业之美”的过程中,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还养成了受益匪浅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在教学中快乐成长着,愿一辈子做教学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5: 1~23.
[2]汤在兰.学生作业错误成因及防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241.
[4]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0.
[5]邹勤奋 王理想.利用“强化理论”,培养良好的习惯[J].班主任,2014,(02):32.
[6]吴立岗.观察力及其培养[J].上海教育,1980,(07):3.
[7]赵立恒.谈作业的评价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3(07):141.
关键词:作业之美 细节 评价 改错
会教象棋的老师总是不忘让孩子把一局刚下完的棋重新回忆一遍,这个过程也叫复棋。在复棋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下棋中的错误之举,以求下次不犯同类错误。同样,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正确地对待学生作业中的改错行为。教师在批改作业中发现,作业错误的原因大多是孩子粗心造成,也有因为孩子没有掌握知识内容而误答,当然还有小孩年龄特点带来的生理心理不成熟而犯错,如何让学生扬长避短,乐此不彼地喜欢作业,使作业清晰、正确、美观呢?如果教师能从“学生的作业”出发,有效引导学生认真清楚地答题,并能自觉改正错误,长此以往,就一定能呈现“作业之美”,这个过程既是教学生学习知识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懂得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要专心仔细这种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教育。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在练习中体现“作业之美”,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细节”中体现作业之美
“教是为了不教”。教什么?教方法。方法学到手,自然就不必教了。当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求学生做作业要仔细,但在批改作业(尤其是低年级的作业)时,我们更会发现,做得整洁、令人满意的作业,往往出自课堂上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怎样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细致地做作业呢?有一点,必须教给学生“仔细”的具体实施方法。
“仔细”要从小教起,低年级学生因为多种原因,对细节各方面的把握往往做不到全面,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读不懂题目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耐心、细细地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做作业的具体过程和思路,养成如何“仔细看题,认真答题”的好习惯,不知不觉,也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1.领会仔细读题目要求的重要性,不能答错题或漏题。除了让学生认真响亮地读题弄清题意外,还可以用生活趣事和《南辕北辙》的寓言故事告诉小朋友,如果看错题目或不读题目,写再漂亮的字都是错误的。
2.指导学生如何读题和答题。通过“怎么样”、“几”、“什么”、“谁”等指代性的词语读填空题,帮助学生准确地想到自己要写的内容而不乱写。再如低年级学生用词语写句子,允许学生扩散思维,说出五彩缤纷的好句子来。但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的关系,接触句子少,尤其是要求写句子,所以还是要教会他们理解句子的完整性(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等)和模仿学习句式。
3.鼓励学生把字写清楚、大方、美观。通过奖票和竞赛台的“星星”,激发孩子们写好字的兴趣,增强学生做好作业的乐趣和信心。
如上图所示,抄写的生字如果清楚、大方、美观或比以往有进步,作业本上的作业正确、清楚或比以往有进步,教师就在作业本上用红笔打3星,奖励“奖票”1张。奖票累计到10张时,换1颗星星贴于“竞赛台”。这种学习“争星”竞赛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现“学得快乐”这一目标。
对于刚入学的小朋友来说,这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的过程,也将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学习习惯。当然,一步一步仔细、正确地做题习惯不是一两次引导就能形成。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引导,比如要求学生把字写漂亮就是一个长期过程。经过一两年的指导,95%的同学能养成仔细看题,专心认真地写字的作业习惯,打开孩子们的作业本,你一定会感到孩子们的进步不小。
二、评价中体现作业之美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2]教师从“学生的作业本”出发,展开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有做认真、做仔细的美好愿望并赋予做练习的行动中,最终呈现“作业之美”。
1.表格激励法
自制一张表格纸,或可以采用学生的十格写字纸一张粘贴在作业本首页,
(如下图所示)
《十格写字》十格为一行,共十四行,即140格。每一格是教师对学生做该页作业的反馈,全对打五角星,有错误就让该页格子空着,等待学生自主改错,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全部订正好该页的错题,则打三角形表示。这种方法能帮助老师节省检查没有订正的同学和具体页码,还可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查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上面的两张表格中可以看出:图1这位学生全对占总次数约57%,13次没有改正错误,学习自觉主动性还需要加强,。图2这位学生全对占总次数约86%,11次已经自觉改正好错误,所以改错的自觉性较大,学习主动性较强。
2.打星激励法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认真作业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做作业、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是一种负担了。[2]结合“竞赛台”(如下图),教师批改作业时,针对学生的正确率进行评价,全对得100分,如果全对又清楚美观,得100分外附加三星(表示特别棒),还在首页封面顶端用红笔加星一颗,累计到10颗换取学习争章星。当星星累计5颗,10颗,15颗时就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不同的奖品。这种激励法,能让孩子们觉得做作业很快乐。
3.暗示激励法
学生的差异还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孩子很努力、很认真地在做,可是每次作业都有一些小错误,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没有集中也会误答题目,久而久之,他们发现作业本上总是没有100分,于是对改错行动少了动力,所以用同样的标准对待不同的学生,有时侯会让一些学生觉得要取得满分很难,很远,以致挫伤他们的积极心。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以一个孩子的纵向表现是否有进步去比较评价,如果他订正对了,何不送他一个100分,如果他的字比以往清楚了,进步了,何不送他三星呢!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很棒,都希望自己优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好习惯自然也慢慢形成了。
4.检查评价法
对于后进生,教师需要有相当大的耐心,他们的持久性可能因为题目的困扰或爱玩的天性影响而导致中断。游戏惩罚制度,有利于促进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在作业中,不妨事先宣布游戏惩罚制度,使用“丢手绢”的规则,如果出现不能自觉主动地将错题改过来,或拖拖拉拉不交作业的小朋友,需要表演一个节目。这个游戏一宣布,大部分学生记忆深刻,希望不被游戏惩罚。当然有时也会检查到忘交作业或因为玩耽误了改错的现象,所以这些学生表演了节目,活跃了气氛,给自己一个警告,以后会更专心自觉地学习。教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的书写也整洁美观多了,及时改错的好现象自然形成,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如果有游戏陪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快乐呀!
三、“强化”中体现作业之美
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他把强化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5]教学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或因观察到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奖励、赞扬而强化,记忆深刻,容易巩固知识,养成习惯。
1. 表扬强化。
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获得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简单肯定或否定。[7]评价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其乐趣与成功。比如:学生在作业中认真答题,书写美观,教师表扬:“今天的作业那么难,某某同学都能全对,真了不起!”这位学生受到表扬后,从而继续努力学习,用心做作业。而当老师表扬这位学生的同时,旁观者听到教师对同学的赞扬后,也会受到激励,更努力地把字写漂亮,“作业之美”也就成功了一半。
2. “展示台”强化。
运用“展示台”这块园地,将学生的字体作品呈现在全班面前,学生进行点评,投票或打分等多种形式,起到榜样强化的作用,也激励学生为学好字有了动力,为“作业之美”铺垫了基石。
3.改错强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小学一二年级3572名儿童调查发现,错别字中,由于观察不精细,对整个字形只有模糊印象而出现的错字占88.21%。[6]尽管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学生也通过比较,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知识相似或相近的特点干扰着原有的记忆,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在作业本上依然会发现以前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复习巩固强化,让错误不再重演在作业本上。教师教给学生订正错误的好方法,即第一步将错误答案改正,第二步将正确的答案在原来错误空白处写3次,并警告学生,如果没有按此方法订正,下次将重复写5次。没过多久,聪明的小朋友们就养成了改错的好习惯,对于个别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过程实现了。如果某些知识错误点较多,还需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并强化。比如将易错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并抄一抄(一般3次),并提醒学生某个字要特别注意。这种强化,其实是眼、嘴、手等多感官参与的复习,再加上分散多次地复习,是巩固生字、再次正确记忆、减少遗忘的好方法。
总之,聚焦学生的作业本,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做作业,还会自觉地改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使每本作业呈现正确、整洁和美观。在追求“作业之美”的过程中,教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学生收获了成长的快乐,还养成了受益匪浅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在教学中快乐成长着,愿一辈子做教学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实验稿),2005: 1~23.
[2]汤在兰.学生作业错误成因及防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5).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241.
[4]夸美纽斯,傅任敢.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0.
[5]邹勤奋 王理想.利用“强化理论”,培养良好的习惯[J].班主任,2014,(02):32.
[6]吴立岗.观察力及其培养[J].上海教育,1980,(07):3.
[7]赵立恒.谈作业的评价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3(0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