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创新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作者】 张玲丽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教材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人地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和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环境现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初中地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课堂教学要生动、有教育性,要灵活组织,采用讨论、做实验、看录像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初一地理“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时,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河水污染情况和森林破坏情况,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有关这方面的录像,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讨论,使学生将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会、讲演会、调查报告会、辩论赛等。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资料和信息帮助,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环境方面的事例来支持他们的论点。再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和环保公益活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植树节、世界生态年、全国城市节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良好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每年定期的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以唤起人们注意全球环境及资源的现状,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呼吸地理课堂教学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三、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四、在地理教学中充分采用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创新教学
初中地理教材告诉我们,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国家,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但实际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多,我们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人地关系之间存在的矛盾,由于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的破坏和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环境现状形成一个感性的认识。初中地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讲授有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课堂教学要生动、有教育性,要灵活组织,采用讨论、做实验、看录像等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初一地理“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时,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河水污染情况和森林破坏情况,在上课时给学生播放有关这方面的录像,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讨论,使学生将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诗歌朗诵会、讲演会、调查报告会、辩论赛等。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资料和信息帮助,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环境方面的事例来支持他们的论点。再次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和环保公益活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植树节、世界生态年、全国城市节水日等都是世界组织或国家指定或联合国确认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良好的生存条件而呼吁人们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每年定期的活动中,围绕一个主题,以唤起人们注意全球环境及资源的现状,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
二、在地理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自由地呼吸地理课堂教学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三、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四、在地理教学中充分采用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