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试卷讲评课
【作者】 袁世勇
【机构】 甘肃武威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试卷讲评课是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试卷评讲,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只考不评或评讲不当都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使学生走进思维的误区,陷入有量无质的题海战役中去,这对教学没有丝毫的益处。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其实,试卷讲评课也要象新课一样,把握好备课、上课、作业反馈三个环节。
一、备课
第一步,逐题进行得分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层次。在“难题”和“中档题”中仔细核查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清楚哪些是由于冷僻(或麻烦,或审题不透)所致,哪些是由于知识没有掌握到位所致。这两种层次也是不同的,应将它们区别对待。同理,在“送分题”中,也可能潜藏着一些问题:答案上没有反映出来,但学生的思路中却有碰运气、作弊的成分,教师不能被假现所迷惑。
第二步,备课。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整体难度情况,决定是以难度顺序进行查漏补缺式备课,还是以领会知识的顺序搭配考题备课。一般来讲,前者适合普遍难度较低的情况,后者则正相反。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物理模型为主线,或按解题方法(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等效法等)为主线备课。选择了大体方向,再将具体的操作程序写成教案。教案的写法应和新课有所区别,主张写操作思路、写简案。过程不能太死,应有一定的交流、拓展空间。教案的格式,也未必各要素(重点、难点等)书写齐全。
二、上课
上课之前,还有一个时机把握的问题。一种选择是批阅完试卷后立即发下讲评,这样学生印象深刻,“教训”深刻。另一种选择是间隔一节课后再讲(或让学生开卷状态下再作一节课再讲),这样可以少做一些无用功——因为有些题目,学生在闭卷状态下不会作,在开卷状态下却是可以完成的(在有限的反应时间内不能完成,时间充裕了,也是可能完成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效果可能比教师讲的更好。究竟选择什么时机,可根据具体情况去定。
在上课时,首先应公布考试的成绩状况:最高分是多少,优秀率为多少,及格率为多少,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不宜公布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和在班上的排名。此时可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成绩差、有退步的同学进行不点名的激励。对个别退步太反常的同学,则应课后单独交流。总之,试卷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调,切忌讽刺、埋怨、指责。
在评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补充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或挖掘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讨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且应注意设疑、启发,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切忌满堂灌、面面俱到,也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做法。讲评课上的另一个环节是变式拓展。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a、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b、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c、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物理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层次可浅可深,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时间允许的状况适当选择深度、广度。
三、课后
1.巩固,试卷讲评课后,可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试卷保存好。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然后,教师可以再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反思: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测试后的试题评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质量、搞好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总之,试卷讲评课首先需要教师潜心设计,从下的工夫方面看,可能比一堂新授课还要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无的放失、照本宣科的状况。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平时积累,不断吸取经验,上好试卷评讲课,让测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一、备课
第一步,逐题进行得分率统计,按难度系数将卷面试题粗略划分为“难题”、“中档题”和“送分题”三个层次。在“难题”和“中档题”中仔细核查学生的错误答案,分清楚哪些是由于冷僻(或麻烦,或审题不透)所致,哪些是由于知识没有掌握到位所致。这两种层次也是不同的,应将它们区别对待。同理,在“送分题”中,也可能潜藏着一些问题:答案上没有反映出来,但学生的思路中却有碰运气、作弊的成分,教师不能被假现所迷惑。
第二步,备课。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整体难度情况,决定是以难度顺序进行查漏补缺式备课,还是以领会知识的顺序搭配考题备课。一般来讲,前者适合普遍难度较低的情况,后者则正相反。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物理模型为主线,或按解题方法(整体法、隔离法的应用、等效法等)为主线备课。选择了大体方向,再将具体的操作程序写成教案。教案的写法应和新课有所区别,主张写操作思路、写简案。过程不能太死,应有一定的交流、拓展空间。教案的格式,也未必各要素(重点、难点等)书写齐全。
二、上课
上课之前,还有一个时机把握的问题。一种选择是批阅完试卷后立即发下讲评,这样学生印象深刻,“教训”深刻。另一种选择是间隔一节课后再讲(或让学生开卷状态下再作一节课再讲),这样可以少做一些无用功——因为有些题目,学生在闭卷状态下不会作,在开卷状态下却是可以完成的(在有限的反应时间内不能完成,时间充裕了,也是可能完成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领悟,效果可能比教师讲的更好。究竟选择什么时机,可根据具体情况去定。
在上课时,首先应公布考试的成绩状况:最高分是多少,优秀率为多少,及格率为多少,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不宜公布每个学生的具体分数和在班上的排名。此时可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成绩差、有退步的同学进行不点名的激励。对个别退步太反常的同学,则应课后单独交流。总之,试卷讲评课要以赞扬、肯定为主调,切忌讽刺、埋怨、指责。
在评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补充与题目相关的物理知识;或挖掘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讨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且应注意设疑、启发,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时空,切忌满堂灌、面面俱到,也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肤浅做法。讲评课上的另一个环节是变式拓展。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3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a、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b、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c、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物理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等。此训练层次可浅可深,可根据学生状况和时间允许的状况适当选择深度、广度。
三、课后
1.巩固,试卷讲评课后,可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试卷保存好。典型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然后,教师可以再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这样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2.反思: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测试后的试题评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质量、搞好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总之,试卷讲评课首先需要教师潜心设计,从下的工夫方面看,可能比一堂新授课还要多,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无的放失、照本宣科的状况。其次,在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平时积累,不断吸取经验,上好试卷评讲课,让测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