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作者】 朱明波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少事故的发生。
下面浅谈一下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几点措施。
1、课的内容要科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生理特点,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全面些,即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上课连续上同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如过重负重练习在年龄小的学生就不适宜。
2、注意做好准奋活动:正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锻炼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
3、运动量要合理。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20—140次(或130—150次/分)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4、教师上课要严密组织,科学施教。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组织得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进行器械体操等练习时,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
5、注意衣着鞋袜。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
6、重视做好整理活动。课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做好。
7、教师备课要把安全防范作为重要内容。对对抗性、竞争性较强和风险较大的教学项目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充分地估计,做好应急预案。
8、组织大型赛事,要向学生宣讲积极参与为主,竞争为辅,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风尚,讲解比赛规则,切忌争强好胜。例如:中长跑项目严禁从内道挤撞超越对手;接力跑交接棒后不要妨碍邻道队员;投掷项目比赛时,拉警戒带以防学生近距离观看被器械所伤;篮球比赛中重团结,讲配合,显战术,严禁不合理的伤害性身体冲撞。
9、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有条件时配合医务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有伤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劝其不必勉强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运动中若有不良反应和过度疲劳,应及时停止训练,必要时看医生。
10、通过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加强对体育委员的培养,同时培养各班的体育特长生,适当给他们“开小灶”,使他们成为各班的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1、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修整、维护和改进工作,保证场地平整无杂物、光滑度适宜,器械完整、质量合格。例如:要进行体操和游戏项目教学时,可在水泥篮球场平铺一层胶皮,既经济又实用,即使学生意外摔倒也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也可以利用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以弥补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如遇上课班级多,练习项目、场地发生冲突,应及时调整,以防学生相互冲撞或被器械砸伤。
总之,体育课意外受伤可以预防和减少,但很难杜绝,建议在学校体育中引进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有条件的家长应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是减少学校、教师、家长责任风险的切实可行措施。
参考文献: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李晓燕,中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2011.11
下面浅谈一下体育课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几点措施。
1、课的内容要科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生理特点,就一堂课而言,也应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全面些,即有上肢活动也有下肢活动,有速度练习也有力量性练习等,避免一堂课全是一个内容,甚至几次上课连续上同一个内容,使学生局部肢体负担过重,也不利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练习内容手段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年龄特征,如过重负重练习在年龄小的学生就不适宜。
2、注意做好准奋活动:正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教学锻炼前,要重视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能预先提高身体各器官机能,提高神经系统指挥协调能力,加速血液循环及提高肌肉温度,使得正式锻炼时身体容易适应,是提高课的效果,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准备活动要有一般活动内容,也要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些专门性练习。
3、运动量要合理。如果课的运动量太小,锻炼后对身体各器官影响太轻微,这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过分疲劳,一方面影响健康,另外也使恢复过程延长而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运动量一定要合理,一般以平均心率能达每分钟120—140次(或130—150次/分)为妥。当然还要根据不同项目而有所差别。
4、教师上课要严密组织,科学施教。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组织得好。一方面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如投掷时组织不好就易出伤害事故。在进行器械体操等练习时,还要加强保护措施,预防脱手受伤。
5、注意衣着鞋袜。上体育课衣服要合体,不要穿塑料底鞋或硬底鞋,衣袋中不要装钥匙、铅笔刀等硬物,以免意外。
6、重视做好整理活动。课结束前的整理活动,对加速疲劳的消除,促进体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做好。
7、教师备课要把安全防范作为重要内容。对对抗性、竞争性较强和风险较大的教学项目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充分地估计,做好应急预案。
8、组织大型赛事,要向学生宣讲积极参与为主,竞争为辅,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道德风尚,讲解比赛规则,切忌争强好胜。例如:中长跑项目严禁从内道挤撞超越对手;接力跑交接棒后不要妨碍邻道队员;投掷项目比赛时,拉警戒带以防学生近距离观看被器械所伤;篮球比赛中重团结,讲配合,显战术,严禁不合理的伤害性身体冲撞。
9、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了解,有条件时配合医务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对有伤病或身体不适的学生,劝其不必勉强参加剧烈的运动或比赛,运动中若有不良反应和过度疲劳,应及时停止训练,必要时看医生。
10、通过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等形式,加强对体育委员的培养,同时培养各班的体育特长生,适当给他们“开小灶”,使他们成为各班的体育骨干和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11、认真做好场地、器械的修整、维护和改进工作,保证场地平整无杂物、光滑度适宜,器械完整、质量合格。例如:要进行体操和游戏项目教学时,可在水泥篮球场平铺一层胶皮,既经济又实用,即使学生意外摔倒也不至于产生严重后果。也可以利用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以弥补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如遇上课班级多,练习项目、场地发生冲突,应及时调整,以防学生相互冲撞或被器械砸伤。
总之,体育课意外受伤可以预防和减少,但很难杜绝,建议在学校体育中引进意外伤害保险来转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有条件的家长应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是减少学校、教师、家长责任风险的切实可行措施。
参考文献: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6。
李晓燕,中小学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