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 方春林

【机构】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浦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又是青少年成长的内在需要。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现阶段,普通高中教学都已经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已经制定并开展了众多的实践项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进行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积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提高创新能力的途径
  1 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好奇心。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我们创新的出发点。
  2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追求创新的欲望。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勇敢面对困难,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不要怕失败,相信一点,失败乃成功之母。
  3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求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必须要有求异的观念。
  4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冒险精神。创造实质上是一种冒险,因为否定人们习惯了的旧思想可能会遭致公众的反对。冒险不是那些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冒险。而是一种合理性冒险。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途径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局限,创新思维没有发挥的余地。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高中学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充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主动的进行学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解放思想,不再受固式思维的约束,更好地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远程教学已经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教育已经不仅仅是采用固定教室和学校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形式不再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思维模式也将不再受固式教学思路的影响,能够更加发散思维,独立思考,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现阶段信息技术使网络变成庞大的信息库,学生可以自主的从中获取知识,主动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并了解对问题不同角度的看法和解决办法。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多种途径,并给予了丰富的物质、技术上的支持,促进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
  2 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能够将眼睛无法观察到的宏观和微观现象,通过屏幕展现出来。在高中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将所有枯燥、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出来,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可能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独特的观点,使学生摆脱原有的思维局限,质疑善思,明辨是非。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交互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独立解决问题,不断提出独特见解、发现新问题和新的解决办法,在探索不同知识间关联性、规律性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独创性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有意识的结合高校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独立主动的搜集材料,对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筛选出最优方案。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激发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缜密性和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高中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充分整合,利用先进教育手段,促进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