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青年教师与家长沟通之有效方法

【作者】 陈 丽

【机构】 新疆奎屯市第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需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和家长沟通交流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正确的把我学习观。
  青年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往往对工作充满热情,然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多地体会到与家长沟通的困难.我们首先要知道班主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然而离开了家庭教育,任何学校教育的力量都是弱小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家校联系,让它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桥梁.
  若论到学校年轻人里做事认真、对工作肯花功夫、对学生肯付出,这是我们都有目共睹的。但是,似乎总有家长不领情。有学生不写作业,辛辛苦苦把孩子留下自己看着孩子完成,按说,如果我们是家长恨不得给老师道谢,多负责的老师呀!可有的家长就不愿意,抱怨不止。还有,家长委员会想给班级做一组柜子,全班每人一格,可以放置孩子的学具,对学生减轻书包重量,杜绝学具忘带极为有用,就在家长中募集班费。显然,个别家长是不情愿的,所以事情反映到了我这里。通过调查了解,老师确实知情但没有参与,当时她只是想,每位家长花一百多元钱,能给孩子带来六年的便利,而且也是家长们自愿为原则来做的,家委会又费心又出力,何乐而不为呢?完全没想到会有要投诉的家长。现在事情已经被及时制止并且妥善解决了,但是,显然小姑娘的心里很难过。对满腔热忱的年轻老师来说,这确实是个打击呀!
  客观的说,作为老师,我很为我年轻的同行委屈,但身为家长,我也很能理解那些家长的不满。那么,这样的矛盾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在沟通上,了解增进理解,如果了解的不够,信任度不足,就无法达成相互的理解。
  对老师来说如何与家长沟通沟通才能真正增进了解呢?就我多年来的做法,至少应该把握四个原则:尊重,主动,灵活,引导。
  尊重,不仅是说话的礼貌客气更重要的是来自对每一个家庭个别情况的尊重,对每一个家长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尊重。一百多元钱,对有的家庭来说不过是爸爸几天的烟钱,但对有的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月的肉钱,两个月的水果钱,当家长们付出这个钱时,心情又怎能一样呢?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较高,希望孩子在学校有机会付出,有机会展示,能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受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对他来说付出这样的一百多元和能给孩子带来的收获相比简直物超所值;但对有的家长来说,他根本没想这么多,孩子到学校学习就行了,哪有那么多这事那事?还有的家长希望更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上学背自己的书包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连书包的重量都承受不了怎么行,不用做柜子,就让孩子自己背着。每个班级,有四十多个孩子,四十多个家庭,上百个家长,我们怎能要求大家想的都一样呢?这个时候,就一定要体现尊重的原则。
  当老师心里有了发自内心的对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位家长的独立性的尊重时,在处理很多班级问题时就会客观很多。而这样的尊重也会体现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所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也容易接受的多。
  主动,老师要主动让家长来了解你。如果你没有主动想尽办法让家长了解你的态度、性格、方法等,你又怎么能希望家长理解你呢?
  在主动方面,首先要主动表白,利用家长会,电话沟通,QQ群等一切机会,介绍自己,展示自己。你有什样的教育思想或理念,对带这个班的孩子有什么目标和愿景,会采取什么方法和要求等等,一定要描述给家长听,让他们接受你的理念,让你的目标成为全班家长学生共同的目标,这样你所采取的任何做法他们都能支持配合了。还要主动表白你对孩子的喜欢和爱,如果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真诚的爱他的孩子,你做什么他能不支持不配合呢?
  其次要主动贡献。你希望孩子们都能带书来学校增加阅读,你可以先给班里捐几本书;你觉得班里需要一些得力的劳动工具,你可以先买一个,然后告诉孩子,谁家里有不用的旧工具,带一个来,家长们肯定愿意协助,而没有条件这么做的人也不会为难。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孩子,带动都远比要求更有效。老师主动贡献了,家长的接受程度就会高的多。
  如果能做到主动播报就更好了。播报喜讯,孩子在学校有了好的表现,昨天作业书写很认真,今天上课发言很积极,或读书很流畅,主动帮助老师抱作业了,别人回答不出的问题他回答出来了等等,都是值得老师主动播报的喜讯,电话短信都行,只需简单一两句话,但能够孩子和家长多大的鼓舞啊,还能帮助孩子把偶然的好行为变成好习惯。播报特殊情况,孩子今天在学校流鼻血了,在窗户前碰着头了,跟小朋友玩被撞倒了,肚子疼了等等,虽然不需要接回家,但要提醒家长回家关注。从这些小事里,家长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心离老师就更近了。播报问题,这一点老师们都能做到,但如果能与其他两个播报交叉出现,效果可能会更好。
  灵活,处理班级问题的灵活来自我们对家长设身处地的着想。老师留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在学校写作业,或对个别学困生进行“加餐”,这原是高度负责任的表现,但如果沟通不到位也容易让家长不满。我通常这样处理:在班级群里先表扬作业完成的好的同学,然后指出有个别孩子(不公布名字)最近作业出错率高,知识掌握不牢固,今天下午要留下清理作业,可能会晚走,如果家里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孩子留校的,请给我发短信。这样做,第一是提前告知,让家长接孩子不要白跑一趟,其次让家长有危机意识,人家孩子学会的我的孩子没学好,老师还要为他加班,如果确实家里有情况的家长打个电话,我们也愉快放行,嘱咐家长回家多使点劲。这样一来,家长往往满满的都是自责和感谢,不会有什么怨言。
  昨天学校迎检,通知说检查团三点到,但正常情况我们一点半才放学,三点五十才上课。于是教育局要求我们上午早一节课放学,下午孩子早到校。这肯定会给要接孩子的家长带来麻烦,所以我在班级群里通知过之后,特意又加了一句“如果没办法安排孩子的请给我和李华老师打电话,我们可以负责中午带着孩子”,人和人都是相互的,家长感觉到老师能够体谅他们的为难,并主动帮助寻找解决办法,他们往往再受麻烦,也不会找老师的事。
  把握好了以上三个原则,我想家校关系不说做到“水乳交融”,但至少“相安无事”“相互理解”是绝对没问题的。但是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想更进一层,还得懂得引导家长。先进的教育理念,好的育子方法,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客观看待事物的眼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等等,可以通过故事、聊天、家长会、班级群、微信等等方式传递给家长,当然这又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了。
  “要让别人改变,自己先改变。”这是我年轻时受到的宝贵教益之一。在家校沟通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不妨也从这样的角度想一想,当你觉得出现了什么问题时,先想想,我能从那些地方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