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实现新形势下航空职院毕业生高质量好就业途径探讨

【作者】 胡良君 王红梅 宋 锐 李晓锋

【机构】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实现新形势下航空职院毕业生高质量好就业途径。
  关键词:新形势;航空职院;毕业生;就业;途径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is important to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work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ield, for the purpose of service, based on the market, to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establish correct employment concept, to realize the new situatio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 Engineering graduates with high quality good employment way.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 Engineering; Graduates; Employment; Approach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当前航空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和调研,建构起新形势下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好就业途径,有阶段、有层次性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航空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以服务为宗旨,为毕业生提供“阳光就业服务”
  学院成立了由政府、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近20人的就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邀请杰出校友、成功人士到校讲座,引导毕业生珍惜工作机会、准确定位、果断选择。把就业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企业文化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成才观。提出“把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进行到底”的工作思路,积极引进优质就业资源,搭建校园就业平台,不间断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直到每一位毕业生都落实就业岗位,学院80%以上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实现就业。招聘周期甚至延伸到毕业生离校后,通过信息平台、网络、QQ等发布就业信息,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争取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有的毕业生在第一次就业失败后,又多次返校重新择业直至成功,毕业生再就业服务已成为我院就业工作新亮点。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档案,突出重点,照顾全面,明确建立“一对一,人盯人”帮扶责任制,帮助就业弱势毕业生实现就业。对帮扶对象实施就业心理疏导、信息帮助、就业推荐、落实经济资助政策。为了帮助一个帮扶对象完成就业,苦口婆心,付出大量精力,用心之良苦甚至感动了用人单位招聘主管。
  二、以市场为基础,搭建特色就业平台    
  学院提出“立足航空、面向国防、服务地方”的就业工作思路,以航空工业为依托,开发航天、民航、空装、海装、船舶、兵器等国防企业就业市场,拓展国内知名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通过努力,学院已成为“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牵头组建湖南国防科技工业职教集团,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机械、电气等级大类专业中,毕业生到国防工业就业比例达到60%以上,每年向国防工业输送600多名优秀毕业生。张家界拥有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张家界年旅游接待规模达30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专业人才年需求量超过8000人。学院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魅力湘西旅游演艺公司、张家界大峡谷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和张家界中国国际旅行社等企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实现专业发展定位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为本地现代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学院旅游类、经济类专业毕业生成为抢手人才,全市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中,我院毕业生约占三分之一。
  三、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优质就业原动力
  学院依托行业和地域优势,与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黎阳航空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空空导弹研究院等160家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主体专业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以生产型课程体系、生产型实训基地、生产型教学方式为特色的“生产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100多个规模化“就业基地”。产学结合,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先后开办“沈飞班”、“中铁班”、“天马班”、“中联班”、“双环班”、“春秋班”、“锦江班”等48个订单班。根据行业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及岗位核心技能升级的需要,建成以飞机制造技术、航空发动机装配与试车、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和旅游管理专业为引领的航空制造类、航空维修类和旅游类等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建成一批精品、特色专业。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年终就业率超过95%以上,对口就业率分别为70%以上。
  四、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与部分用人单位达成合作共识
  先后前往中航工业成飞、中航工业成发、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厂、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中航工业贵州航空动力有限公司、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608研究所、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调研。通过各企业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及航空高职学院的毕业生优秀代表进行了走访和座谈,就航空高职学院的实习实训、校企合作、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航空高职学院有一批学生已经经过生产一线的锻炼,走上行政秘书、调度员、信息化员、计划员、统计员、售后服务、销售员等岗位,有一批学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较少关注获取技能与掌握知识的长远的途径和方法,更加关注于眼前于技术知识的获取和技术能力的提高,对于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职业文化、技术文化的培育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也就导致了这少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比较弱。本着“互惠互利、各方受益”的原则,各企业明确指出开展基层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对技能型人才的积极引进是各企业下一步的重要工作,并提出希望学院多到企业开展调研,针对行业、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零距离对接,毕业即能上岗,最大限度的减少成本。并希望学院能通过举办内部职业技能培训、考工、举办技能大赛等方式体现“职业技能”的重要地位,并以此促进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除此,与中航工业宇航公司、中航工业南方公司、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式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备忘录,且形成了具体操作方案,校企双方将在管理、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总而言之,航空高职学院的技能人才培养得到各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纷纷要求与之合作,与部分企业基本形成了技能人才合作共识。
  五、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从近年来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看,每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都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既是客观的又是辩证的: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和迁移,留在大城市就业,综合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发展的前途不如留在小城市就业好;到航空大的国有企业就业,晋级、晋升的机会却因学历因素低了得多。如果把就业当作一种终身投资的话,如果太注重眼前的利益,就很有可能失去长远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要引导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
  一是要正确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所学专业、优势劣势、爱好特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发扬优势,克服劣势,找到自己相对理想的单位和满意职业。 
  二是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抱负与职业意向。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总是盯着那么几个效益好航空国企,应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很多不切实际的就业意向,使自己的择业目标与心理定位要求相适应。
  三是应有一种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在就业时应该有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克服好高骛远的毛病,使自己的就业愿望与现在航空企事单位现实相对接,这些航空企事单位主要缺一线工人,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诱因。
  总之,学院要全面树立以航空高职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观,做好人才需求调查,加强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相关专业建设,提高教学培训质量,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增强针对性实用性,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内容,将企业的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之中,建立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吸收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过程。改进质量评价,逐步建立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第三方机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航空高职院校生存之本,就业工作将是我院需要长期重视的工作,它体现了航空高职院校航空高职院校求真务实作风。
  参考文献:
  [1]蔡海静;马汴京.高校扩招、能力异质性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 中国人口科学, 2015年第4期:P102~P110。
  [2]陈昊; 陈哲. 高学历劳动力就业困境及其原因探析[J]. 统计研究,2015年4月,第32卷第4期:P77~P84。
  [3]马莉萍; 刘彦林.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政策[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年4月,第13卷第2期:P31~P46。
  [4]张春苏.当代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15年6月。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2BJC025。
  作者简介:胡良君,湖南临澧,1966年7月,汉族,副教授、高级技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电子技术专业教研教改研究,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张家界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