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无机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作者】 胡云霞 瞿腾飞 何晓燕

【机构】 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反思,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化学教育与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出发,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想法,优化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模式,提升教师的讲授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过程;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应用化学和材料等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既要完成无机化学学科自身丰富的教学内容,又承担着为后继课程做好必要准备的特殊任务。[1]无机化学是涉及无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人们普遍认为其处于化学科学的基础和母体地位。扎实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化学科研、教学实践相关工作。
  作为化学和材料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推演、空间想象能力和类比、联想等跳跃思维方法,增加了学习难度。基于以上原因,结合无机化学教学过程,形成一些授课技巧,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希望能对同行和同学们有所帮助,现阐述如下:
  一加强学生文化适应和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需认知班级同学的学习行为,特别是个人知识基础构成,深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兄弟姐妹少,成长环境优越,生活常识积累不多,工程企业实践机会甚少,文化适应能力不足。拜瑞(Berry)认为文化适应有四种模式:同化、分离、整合和边缘化。[2]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困惑在于他们常常处于边缘化状态,一些学生无法认识到自身不足,另一些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个人理念、学习方法有待改善,但是却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的他人优秀的理念和学习方法,更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使自己处于两种文化(自知个人理念、学习方法有待改善;面对优秀理念和学习方法却无法掌握)的夹缝和冲突之中。在氧化还原平衡、酸碱平衡、配位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分析方法教学,加强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理念和方法。
  结合思维特点和组成要素,我们认为思维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首先明确问题(教学内容),依据产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抓住对象,华尔特认为,“对象是组织概念或重新组合观念,或重新构造经验——这一切指的都是一回事。”[3]分析问题的界限,有助于明确问题、与其他问题进行区分,适当外延相关、相近内容;其次组织问题对象的各个方面、部分和信息,即因素分析和整合;最后是指导启发思维主体(学生)选取合理角度(是否合理)沿着逻辑推理演化最短线索(可能是多条路线)完成问题的解决(课程内容思维过程讲解),同时突出亮点,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表1.四大平衡滴反应的思维要素一览表
     

























  上文中提到的四大平衡滴定反应各具特点,是后继学习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的理论基础,它们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延伸相关内容,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观察源于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课堂方法,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4]采用类比、联想、归纳和总结等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不同滴定平衡反应思维过程的训练,利于开展教学互动,也有助于建立浓厚的无机化学学习气氛。
  二树立科学教育价值观
  1994年起,虽然全球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持续超过20年,但从当代教育趋势来看,世界教育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教育价值观念、理论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育质量下降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关键。[5]然而,理工科课程教学过程中重在说理、讲事实,往往容易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教育过程中大多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关注“外部世界”、“物质世界”和“科学世界”,从而较少地关注人的“内在世界”、“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6]这不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创造力的培养。
  另外,吉尔福特(1967年)认为,创新性人才的个性特点主要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不随波逐流;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对事物的来龙去脉有探索的动机;知识面广,观察能力强;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富有想象力、直觉敏锐;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充满兴趣;具有幽默感,文艺天赋卓越;意志品质出众,长期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之中不受外界干扰。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创造性人才十分重要。教学过程中,验证性的实训和学习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技能训练要求,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文化素质的不断教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热点,培育他们非智力的一面,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积累起来关于社会、个体正确的积极的一种深刻认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减少学生无机化学入门所需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案例讨论[A3],可以从章节资料中选择(雾霾的成因及消除方法、融雪剂的种类及对环境的影响、新能源电池的发展方向) ,也可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探讨(章节内容小结、自学内容讲解)。
  三依据专业和章节内容特点选取合理讲授方式
  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特别是元素无机化学作为中心内容,涉及的反应、性质、应用及前沿课题研究。采用何种讲授方式将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PPT的讲演、知识点学时安排)有效高质量地利用,这成为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乃至大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关注的内容之一。教学方式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讲授式”教学关注的是结论,“对话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问。通过提问发起对话。问题的展开、问题的深入、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解决办法都直接决定这“对话式”教学的主题和取向。教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提出能够引发同学思考的联系紧密的“问题逻辑树”,同时激励同学发问,问题是知识的源头,结论和办法是知识的产物。[7]因此,依据专业和无机化学章节内容特点选取合理讲授方式。
  如化学动力学章节中,反应过程分析采取静态、动态相结合,整体动态反应过程的“讲授式”分析,利于同学快速把握活化能、反应速率理论和平衡移动等知识点;局部瞬间静态分析,有助于同学理解始态、终态确立和平衡常数,辅以案例探讨以“对话式”进行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曹锡章,宋天佑,王杏乔修订.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万明钢,王平.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J].教育研究,2005,(10) 56~59.
  [3] (美)华尔特·B·科勒斯涅克著,陈云清译.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95-110.
  [4] Bales, R. F.. Interaction Process Analysis: A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Small Groups. Cambridge, MA: Addison-Wesley Press. 1950.
  [5]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4、43、60 页.
  [6]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4:35-45.
  [7]“对话式”教学法的主旨及其应用.《当代教育科学》,2006,07期:25-26
  作者简介:瞿腾飞、伊犁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