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麦合木提.哈斯木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课堂以身体的运动、竞技与锻炼为主,与学生其它知识传授类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很不喜欢体育课,他们认为体育课堂反复重复一个动作没有乐趣可言。这种状况与教师授课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因此有必要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应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实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在数学、语文、英语等学习知识的课程占绝大部分的课程表里,每周寥寥无几的体育课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学生们本应该在体育课上肆意张扬,本该在操场上尽情释放身体里的能量。但事实是,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甚至觉得体育课比在教室上课更加枯燥。究其原因,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相关。有的教师上课时简单介绍、示范下动作,就让学生自己反复重复练习,对学生练习过程和动作规范性的指导不够,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不足,让学生对体育课毫无兴趣可言,体育成绩自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今天,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有必要将兴趣教学的方法引入日常的体育课程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热爱体育课程,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中学生受益终身。
  一、提高学习兴趣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课堂积极性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的之一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可见,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义务教育中的教学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增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体育课堂的兴趣,这样才能使得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塑造健康身体和良好品格都具有很大的益处。学校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达标不仅是学校教学考试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喜欢运动的正确认识,培养体育运动中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这些对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和人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
  1.让学生对体育课堂形成的正确的认识。兴趣是一种对某个事物在心理上的倾向。学生要对体育课有兴趣就必须先形成正确的认识: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形成健康的体魄,还能开发智力、调节心理、塑造品格等,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
  2.提高体育的吸引力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按照《体育与气质》提出的:“从身体角度来说,体育可以形成完美的体形、健康的肤色;从行为角度来说,可以感受到一个人的热情、淳朴和机智;从意志角度来说,可以养成一个人的勇敢、坚毅和果断。”体育能够让学生从紧张、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首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每个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和条件不同,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教师讲解和示范的动作技巧,从事体育的耐力和韧性也很大,而有的学生体育素质不是很突出,有些动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时教师要有耐心,尽量不用批评性的语言,多用鼓励和激励性的语言,如:“加油,我相信你能做到。”“没关系,再来一次肯定行!”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一个眼神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注意和重视,对某些开小差的学生也能够用注目的眼神让他感到教师的失望,从而改正错误加倍努力。这种身体语言往往比直接的语言批评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区别学生的个性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有很多差异:有的学生争强好胜,有的学生畏缩不前;有的学生大胆勇敢,有的学生怕事胆小;有的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信心,有的学生惧怕困难;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沉着安静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采取有区别的教育方式。有的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在上体育课时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不要过于批评,应多采取鼓励和激励的语言增强学生的信心,介绍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项目,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而对一些体育基础较好,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在他们犯错时最好不要当众批评,避免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应在私下里个别谈心点到为止,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
  第三,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示范与讲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做示范动作干脆利落,姿势优美,赏心悦目,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模仿教师的兴趣。很多教师也十分重视动作示范的作用,但没有注意到学生只注意看却不注意听教师讲解,造成学生自己做动作时要领不正确。比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整个动作时,学生很多时候注意的是教师翻滚动作的帅气,而忽视关键的腾空动作。因此,教师在讲解整个动作关键点的时候应多用比喻,力求简洁生动,让学生印象深刻。
  第四,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对学生出色完成的动作或项目要不吝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刚刚做的是很完美的,并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肯定和赞赏。在成就感的持续激励下,学生会在心理上暗示自己的成功,不断加强对自身的肯定,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也会逐步增强。
  众所周知,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人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中学体育学校之中,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为祖国培养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使得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乔建梅.  浅谈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9(10)
  [2] 颜小琴.  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