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
【作者】 李 波
【机构】 新疆尉犁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诸多的教学方式中选择一种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分析,提出了从三个方面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法,它使得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简单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景,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了解了社会,学会了学习,还能够养成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贴近学生的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深入到问题当中去发现新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说,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还是更高阶段的深入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说:在《掌声》一文中,课文的主人公因为同学们的几次掌声而重新找回了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因此,老师就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后通过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的了解课文。首先是:“课文中几次提到掌声”,然后是:“这些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景里出现的”,最后:“课文的主人公小英在这些掌声中受到了那些启发”。通过提出这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要教导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情景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点拨,相机引导,授人以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么?通过这一连串的质疑,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去寻找正确答案。例如:在《滥竽充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南郭先生的错呢?如果其他人能够将错误之处及时的指出,南郭先生是不是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样教师通过教给学生逆向思考的方法来分析课文,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性
“体验”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掌握程度,是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去品读课文,这就是通过体验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把课文中的情感与具体的生活事件相联系,或者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问题。例如,在课文中出现愉悦的情感时,教师就会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愉快高兴?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情感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引导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体验。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语文新课改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联系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只有加强对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从而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潘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2014,17(3):55-56.
[2] 王焕珍.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0(7):75-76.
[3] 奂文炳.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8):26-2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法,它使得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习惯,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简单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情景,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体验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探究性学习不仅了解了社会,学会了学习,还能够养成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贴近学生的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深入到问题当中去发现新的知识。从根本上来说,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去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无论是对于他们现阶段的学习还是更高阶段的深入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举个例子来说:在《掌声》一文中,课文的主人公因为同学们的几次掌声而重新找回了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因此,老师就可以在学生读完课文后通过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的了解课文。首先是:“课文中几次提到掌声”,然后是:“这些掌声是在什么样的情景里出现的”,最后:“课文的主人公小英在这些掌声中受到了那些启发”。通过提出这几个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要教导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情景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独立地、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点拨,相机引导,授人以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了尾巴?借到了么?通过这一连串的质疑,让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解决问题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去寻找正确答案。例如:在《滥竽充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南郭先生的错呢?如果其他人能够将错误之处及时的指出,南郭先生是不是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样教师通过教给学生逆向思考的方法来分析课文,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性
“体验”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掌握程度,是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一种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带着浓厚的情感去品读课文,这就是通过体验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常会把课文中的情感与具体的生活事件相联系,或者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究问题。例如,在课文中出现愉悦的情感时,教师就会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因为什么事情而感到愉快高兴?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对课文的情感有了一个较为准确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把握,引导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增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体验。
4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语文新课改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联系性,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只有加强对探究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从而让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潘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新课程,2014,17(3):55-56.
[2] 王焕珍.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0(7):75-76.
[3] 奂文炳.略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