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探究

【作者】 莫仲尤

【机构】 兴业县城隍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 笔者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历史与课程标准》,与同行共同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一.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的“趣、新、妙、” 
  1、“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强大内驱力。课堂教学的趣是指精彩的导语设计。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对一篇新教材的学习欲望及其学习效果,与教师两、三分钟的导语有很大关系。成功的导语,如同深深拉开的帷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1)音像式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一盘美味的杂烩。因此教学者就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以达到美的享受,由此激起学生思想的共呜,达到“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境界:如我在教《元朝的统一》这一节,为了让学生们能想像蒙古包人的生活,我借助了音与像并结合文,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多幅蒙古包人的生活照,并配上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再配上《北朝民歌》,这样,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
  (2)角色扮演法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提倡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我认为,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一设计与时尚接轨值得提倡。如我在教《曹操统一北方》时,就让班上的一名学生扮演曹操,背诵《七步诗》,结果学生跟了上来,一起吟诗。整个课堂一下子形成了一个整体,为整堂课作了精彩的铺垫。
  (3)故事法教学 
  历史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它需要学者去不断地挖掘。40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以吸取间接经验为主。因此我在初中历史第三册教学中设计让每个学生轮流讲一个历史小故事。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历史知识丰富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2、“新”
  史料是“死”的,如何把历史课上得“死去活来”,其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所谓“新”,并非是标新立异,或旧曲翻新,而是要我们充分发掘教材所蕴含的内在的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丰富素材,加以全面的、准确的、切合实际的评论和提问,以此使学生产生新的感觉。课堂教学的新是指教学过程设计的新颖。面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如何“老课程新教法”成了一个思考题。我觉得这就需要教育用心、细心。
  (1)教学环节设计的“新”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如同一集精彩的电视剧。让人回味无穷。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设计者的灵感的具体表现,需要教学者的精心摸索。我在教《元朝的统一》这一课时,我把整个班级分成并列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需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随着自己民族的兴亡,课堂气氛也推向了一个个高潮,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知识目标达成了,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教学内容讲解的“新” 
  讲解过程的新是指讲解时要有新意,有深度,赋予史料新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历史;运用纵向比较法,促进史料的“流动”,增加新意。如我在讲解《战国七雄》这一章节时设计了几个环节:对商鞅变法中“立木取信的故事”,讲变法原因时,跨越时空联系现代的西部大开发。时空一下子缩短了,教材的内容充实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朝着发展的方向发展了。
  3、妙
  妙不可言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享受。课堂教学中的妙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设问中。在历史教学中设问是一种设巧。作为教育者应该知道好的设问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角色扮演下的回答精彩出现:如果你是***,你会怎么治国?给***出一个好的计策让该国称霸开下?……等等。
  二、教师的教学艺术“言、态、书”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求演示这门艺术的主角--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以身示教”的姿态修养和训练有素的板书技巧。历史课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上述要求尤为突出。
  1、态“美”
  “态”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它涉及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和姿势,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姿等诸多方面,西方称之为“人体示意语”,也有人称之“手势语”。教态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它和有声语言一样有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渲染气氛的功能和作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有声语言可“听其言,得其意”,而通过教师的无声教态则可“观其色,寻其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一一看在眼中,并由此来判断教师的心情、思绪,寻思教师将要传来何种信息。一些西方心理学家们认为,传达一项信息的总效果=55%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词语。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注意点:表情丰富、微笑;姿势优雅,手势得体。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自然大方,得体自如。
  2、言“活”
  “言”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与一般的社会交际语言不同,它是一种职业性的特殊交际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知识信息的工具和载体。它受特定语境、特定课程内容的严格制约。不同课程对教学语言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对历史教师来讲,课堂教学语言有以下诸方面的具体要求。 即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又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更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
  3、书“亮”
  “书”即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语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简明、醒目的板书文字、图表、图示符号等,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教学内容的主要线索和教师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诱使学生进行有条有理的逻辑思维训练。第一:准确、科学,重点突出。第二,醒目、精练,高度概括。第三,周密、易记,条理清晰。第四,整洁、规范,布局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