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放飞学生个性,打造自主学习课堂

【作者】 李福琼

【机构】 贵州省独山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独立去研究学习对象,达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并且很好地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学习方式与过程。
  关键词:自主学习;条件;激发兴趣;自我评价;会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
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老师的方面来讲,除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全面系统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面孔亲切,语言具有感染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引导,充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同时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让学生在赏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自信可谓是学生自主学习强大的精神后盾。我们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小学学习,都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了,但我们常听学生说“我不行”、“我做不出来”、“老师没教我”等等“谦虚”的话。实际上这不是谦虚,而是我们的学生缺少一份生气、一份自信心,缺少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力量,习惯于老师填鸭式地向自己灌输知识,而不敢独立自主地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不能领略到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的那种茅塞顿开的激动、登堂入室的欢欣,不能开动自己的大脑,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
  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心理上的优越感,关注他们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都能有所发现,让他们都能拥有一份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真正兴趣,使他们敢于且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藐视挫折、挑战困难、相信自己、敢于创新。
  二、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小明的爷爷今年2月29日过第26个生日,你们猜猜明的爷爷今年多少岁?”有的从一年一个生日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口答,“26岁。”教者问,“小明的爷爷今年26岁,那小明的爸爸今年该几岁?有26岁抱孙子的爷爷吗?”学生哈哈大笑,一想也是,那有26岁抱孙子的老爷爷,岂不早了点。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事。就在充满疑问时,我说:“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学完“年、月、日”这节课就明白了”。在兴趣盎然中学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且最终为生活。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向而行,直至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三、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题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6+6+6+6+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一个同学却是做7×4。我热情表扬他大胆创新,同学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不知不觉地参与辩论。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只有彻底转变思想,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才会给学生提供一方沃土,让学生自主地汲取营养,健康地成长,孩子们才会展翅翱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