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作者】 王 军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双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误区
  主要表现在:空洞浮泛;形式主义;浮光掠影;单调直露;思考不足。
  二、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确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
  (一)课堂提问重“精”
  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是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问题太简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领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小英雄。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有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重“情”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的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把这种感情溶进到你的言语中,去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进能出。 
  (四)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的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要做到: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 
  (五)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这个问题回答得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的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其次要评价“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做到以表扬为主,鼓励求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注重提问艺术,能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