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校本教研平台,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

【作者】 秦世民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漳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当前改革的迫切性和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分析,新课程对教师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作为一处农村小学,我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与当前新课程改革极不适应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教师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偏低,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二是由于教师队伍缺乏创造精神和创新的热情,不能很好地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上两个问题是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展的问题。为此,我校基于校本教研平台,努力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1、根据学校教师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类,依据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平台,引领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与反思、小课题研究、科研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构建一支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2、问题研究要体现创造性,教师着眼于教学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认真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进行实验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分层管理,细化目标,分类指导,促进成长。
  1、分层管理,细化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应该在于提高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自身素养。教师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组成,使得整体素质偏低,对于新的课程改革条件下,不能很好地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更不能保证实施的结果。
  根据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分三类分别进行案例与反思、小课题研究、教育教学重大问题研究。A、48岁以上、中专学历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与教学反思;B、40—47岁、中专学历的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C、年轻及学历较高的教师,组成课题组,以上级下发课题或本校问题出发,形成课题进行研究。
  2、分类指导,促进成长
  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切入点,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为依托,分类指导展开教研,在研究中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理论和专业水平。
  A类教师,是经验型教师。大多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新课程的进程下,他们随遇而安,不思进取,凭借已有的经验来教学,对于学生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不可能到位。在校本教研中,以年级组为单位,以常规教研为依托,指导他们在研究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形成案例分析,从而提高授课水平,进而提高业务素质。
  B类教师,是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较低。在校本教研中,以各教研组为单位,以专业课研究为依托,指导他们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教学环境中发现困惑、引起思考、形成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搜集资料,分析研究、理论探索,形成结论等系列活动,提升专业素质。
  C类教师,是骨干教师中理论水平较高的,且大部分为学校领导。在教研活动中,除指导其他二类教师的教研行为外,还要担负学校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理论,走出学习,请名家,拜名师,形成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和研究课题,进步更快。
  三、加强校本教研,构建研究型教师群体。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教师分类学习和教研,三类教师的专业水平螺旋式上升提高,构建研究型教师群体。
  1、A类教师的自我反思——给自己寻找一面“镜子”
  经验型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之一。能否自觉有效地进行自我反思是校本培训从强制到自觉、从粗放到精细的关键。我们以年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在探讨互动中,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求。大家经常结合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认真撰写课后反思、课后札记、经验论文、案例分析等,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
  2、B类教师的同伴互助——为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骨干教师的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实现集体智慧和资源共享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我们把教师沙龙、集体备课、公开课、交流课、研究课等都作为具有同伴互助性质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建立了以教师组为单位的紧密型:“同伴合作组织”,形成了良好的互助氛围,以教师为主体的同伴互助是经常性的,受助的教师能够从实际出发,有条件地的分析和接受同伴的帮助。这样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才能集百家之思想,形成特色经验。
  3、C类教师的专业引领——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理论型教师的专业引领:对专业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态度与方式是决定专业引领实效的重要因素。我们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走近名家”这样一种具有专业引领性质的活动。突出了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个体自我的学习与提高,既学介绍具体经验的文章,又研读教育专著;既学正面宣传的文章,也学提出争议的评论,防止人云亦云。通过阅读理解、读书笔记等有效的方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经验到理论的有机结合,才会使课题在正确的轨道上研究,并结出丰硕成果。
  教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龙头,要把教科研队伍建设好,作为当前教育改革伟大事业的一部分,纳入学校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实践,持之以恒地探索,在科研工作中,扎扎实实用心血耕耘、兢兢业业用汗水浇灌。这样,荒漠变绿洲,沧海化桑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会百花盛开,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