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华亭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平凉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工业化转型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华亭县安口镇为例
【作者】 范 晓
【机构】 甘肃省华亭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家里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华亭县工业化城市起步较早,但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逐步走向了衰落,大部分城乡务工人员无力把子女带进打工的城市生活、学习,便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把子女留在本地,导致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关爱,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留守儿童 华亭县 教育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一生中最主要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转型升级,华亭县城乡大批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给家庭创造增收致富的同时,便随之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家里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基本情况
据县妇联统计,全县0-14岁儿童3.07万人,其中留守儿童331人,占儿童总数的1.08%;男孩占52.71%,女孩占47.29%;学龄前(0―5周岁)占35.8%、中小学校占64.2%。这些儿童98.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1.3%由亲戚朋友代管。由于代管、隔代教育都存在不科学的教育管理问题,家庭教育严重断层,缺少应有的亲情关怀,导致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全县经济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环境差产生的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的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低,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法教导孩子,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一年回家一两次,对孩子的学习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屡见不鲜。
2、缺少父母关爱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素质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经调查,华亭县留守儿童中6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心理出现了逆反。因此,很多父母忽略了后天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认为只要经济好孩子的学习就会好,但正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来自父母的贴身关爱,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距离;另外,由于照顾他们的长辈或亲属忙于家务,大多只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交流需求,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再者学校里小学生之间的谈话或者家长会等涉及父母的话题时,都会触伤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理。这种情况的持续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能力也降低,容易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甚至会出现任性、暴躁、极端等性格缺陷。
3、营养缺失及疏导不够产生的健康问题。华亭县属于工业县,但随着煤炭市场走向低迷和经济下行,孩子的营养状况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大多数监护人和老人只管孩子的温饱问题,很少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一则是因为老人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合理的科学饮食,另一方面由于忙于家务,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营养问题,还有就是大多数老人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特别节俭,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常常为了省钱不愿买高营养的东西,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一部分留守儿童步入青春期却得不到父母亲的教育,而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不愿为孩子介绍生理方面的知识,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
4、管教不到位产生的道德问题。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工作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
三、解决华亭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流动幼儿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同时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对于接收流动学龄前儿童多的地区,政府通过适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2.注重心理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矫正等活动,不断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沐着友爱的和(下转第73页)(上接第82页)风细雨,茁壮成长。
3.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相衔接的关爱网络。建议各乡镇、学校、妇联要不断巩固发展农村中小学家长学校,在建立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示范经验,大力建设一批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使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
4.建立健全机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议建立以县、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议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各村留守儿童服务站点的建立、亲情电话的设立等,确保关爱工作落实到位。
5.壮大县域经济,整合各类资源,扶持农民本地创业。建议各级政府和妇联要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予以扶持,技术上予以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返乡务工台帐,及时了解返乡务工的就业需求、培训和创业意愿,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服务部门专门设立务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开辟务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让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既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目前现状而言,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谢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9)
[2]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 西北师大学报2010.(3)
关键词:留守儿童 华亭县 教育问题 对策
家庭教育是每个孩子一生中最主要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转型升级,华亭县城乡大批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在给家庭创造增收致富的同时,便随之产生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家里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一、基本情况
据县妇联统计,全县0-14岁儿童3.07万人,其中留守儿童331人,占儿童总数的1.08%;男孩占52.71%,女孩占47.29%;学龄前(0―5周岁)占35.8%、中小学校占64.2%。这些儿童98.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1.3%由亲戚朋友代管。由于代管、隔代教育都存在不科学的教育管理问题,家庭教育严重断层,缺少应有的亲情关怀,导致留守儿童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全县经济发展。
二、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环境差产生的学习问题。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多数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老人的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低,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他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更没有科学的方法教导孩子,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通过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一年回家一两次,对孩子的学习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其结果是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较差,辍学、失学屡见不鲜。
2、缺少父母关爱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素质是以自然素质为基础,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经调查,华亭县留守儿童中6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心理出现了逆反。因此,很多父母忽略了后天环境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认为只要经济好孩子的学习就会好,但正是在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与子女分离,留守儿童得不到来自父母的贴身关爱,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距离;另外,由于照顾他们的长辈或亲属忙于家务,大多只是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孩子心理的交流需求,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要。再者学校里小学生之间的谈话或者家长会等涉及父母的话题时,都会触伤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理。这种情况的持续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能力也降低,容易形成自卑、沉默、悲观、孤僻,甚至会出现任性、暴躁、极端等性格缺陷。
3、营养缺失及疏导不够产生的健康问题。华亭县属于工业县,但随着煤炭市场走向低迷和经济下行,孩子的营养状况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大多数监护人和老人只管孩子的温饱问题,很少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一则是因为老人文化水平低不懂得合理的科学饮食,另一方面由于忙于家务,没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营养问题,还有就是大多数老人生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特别节俭,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常常为了省钱不愿买高营养的东西,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一部分留守儿童步入青春期却得不到父母亲的教育,而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不愿为孩子介绍生理方面的知识,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
4、管教不到位产生的道德问题。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工作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
三、解决华亭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流动幼儿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同时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对于接收流动学龄前儿童多的地区,政府通过适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流动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2.注重心理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矫正等活动,不断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沐着友爱的和(下转第73页)(上接第82页)风细雨,茁壮成长。
3.加强家庭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相衔接的关爱网络。建议各乡镇、学校、妇联要不断巩固发展农村中小学家长学校,在建立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示范经验,大力建设一批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使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
4.建立健全机制,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议建立以县、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议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各村留守儿童服务站点的建立、亲情电话的设立等,确保关爱工作落实到位。
5.壮大县域经济,整合各类资源,扶持农民本地创业。建议各级政府和妇联要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予以扶持,技术上予以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建议有关部门建立返乡务工台帐,及时了解返乡务工的就业需求、培训和创业意愿,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服务部门专门设立务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开辟务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让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既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目前现状而言,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谢妮.《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9)
[2]万明钢,毛瑞.当前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J] 西北师大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