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爱,要有尺度
【作者】 裘江兰
【机构】 绍兴县实验中学新校区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案例描述】:
我刚做班主任时,在教育学生方面缺乏经验,总是遇到各种考验。从小高身上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爱,要有尺度。
一、被同学撞了
初一时,小高很喜欢到我那打小报告,我也没往心上去。那天,他哭着到我办公室,说小昊同学,故意去撞他。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很伤心,还捂着肚子。我就把小昊同学训斥了一番。从此,他每星期来我这哭几次,说不是被同学骂了,就是被同学打了。而我总是耐心地包容他。我的宠爱让他有些肆无忌惮:他的小毛病越来越多了,在教室里大声地说同学的坏话,整天跟几个男同学追赶。有时我看他几眼,他还会露出得意的笑。同学说他几句,他总是不屑一顾。时间一长,我意识到自己给他的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夸大的鼓励。
二、我这样做了
这天,我走进教室,发现他正在大声地讲粗话,并且明目张胆地在抄作业,我一下子有点气恼,于是我拿走了他的作业,并叫他出来,“你为什么抄作业?”他不说话。
“为什么不看着我?”他很不情愿地抬起头,看着我。
“为什么这样做?”我加重了说话的语气。
“你为什么只收我的?别人也在抄作业你不去收?”他却冒出这么一句话。
“我真的把你宠坏了,好像什么都满足不了你的愿望。一对你说稍过分的话,你就哭,你就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满,你就觉得世界对你的不公平。”
……
长长一个下午的交流,我知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呵护,虽需小心翼翼,却也不能失去了原则。
三、他有点变了
初二上学期,他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懂要主动去问老师,也懂得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能够敞开心扉去接受同学,不再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我这打小报告。而且还增强了班级荣誉感,一次他在出校门时发现自己的校牌不见了,跑来我办公室向我要校牌,说这样班级才不会扣分。中午自修时会主动跟我讲“老师,你能不能多帮帮我的英语。”我知道他在变了,他有朋友了,知道同学友谊的重要性了。
【案例分析】:
每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心存幻想。幻想着自己的某个学生能突然改变了,态度好了,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了。宠小高,我一直都知道,并乐意为之。他需要这样的宠爱,他需要这样的动力,而事实上我不完全是考虑到他的需要,不是的,很多时候,是出自真心的呵护。可是我发现,我有点太宠爱小高了。这样宠爱的后果是:犯了错误的批评,愿望的不能满足,都会深深的刺痛他,哭,不说话,倔强,耍性子……这学期,我知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呵护,虽需小心翼翼,却也不能失去了原则。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
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爱,也是要有尺度的。
【案例点评】
对于不合群的学生,不要一味的批评,请班主任们多给这样的学生一点爱吧。因为你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他的人生发生转变,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对他的教育或者说心理干预一次肯定不行。教育应该是一个过程。没有一种异象行为是一次就可以纠正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对于解决学生问题,我们要慢慢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的,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提高成绩,而是救赎一个灵魂。
我刚做班主任时,在教育学生方面缺乏经验,总是遇到各种考验。从小高身上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爱,要有尺度。
一、被同学撞了
初一时,小高很喜欢到我那打小报告,我也没往心上去。那天,他哭着到我办公室,说小昊同学,故意去撞他。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很伤心,还捂着肚子。我就把小昊同学训斥了一番。从此,他每星期来我这哭几次,说不是被同学骂了,就是被同学打了。而我总是耐心地包容他。我的宠爱让他有些肆无忌惮:他的小毛病越来越多了,在教室里大声地说同学的坏话,整天跟几个男同学追赶。有时我看他几眼,他还会露出得意的笑。同学说他几句,他总是不屑一顾。时间一长,我意识到自己给他的是不真实的或者说是夸大的鼓励。
二、我这样做了
这天,我走进教室,发现他正在大声地讲粗话,并且明目张胆地在抄作业,我一下子有点气恼,于是我拿走了他的作业,并叫他出来,“你为什么抄作业?”他不说话。
“为什么不看着我?”他很不情愿地抬起头,看着我。
“为什么这样做?”我加重了说话的语气。
“你为什么只收我的?别人也在抄作业你不去收?”他却冒出这么一句话。
“我真的把你宠坏了,好像什么都满足不了你的愿望。一对你说稍过分的话,你就哭,你就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满,你就觉得世界对你的不公平。”
……
长长一个下午的交流,我知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呵护,虽需小心翼翼,却也不能失去了原则。
三、他有点变了
初二上学期,他知道上课要认真听讲,不懂要主动去问老师,也懂得与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能够敞开心扉去接受同学,不再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来我这打小报告。而且还增强了班级荣誉感,一次他在出校门时发现自己的校牌不见了,跑来我办公室向我要校牌,说这样班级才不会扣分。中午自修时会主动跟我讲“老师,你能不能多帮帮我的英语。”我知道他在变了,他有朋友了,知道同学友谊的重要性了。
【案例分析】:
每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都心存幻想。幻想着自己的某个学生能突然改变了,态度好了,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了。宠小高,我一直都知道,并乐意为之。他需要这样的宠爱,他需要这样的动力,而事实上我不完全是考虑到他的需要,不是的,很多时候,是出自真心的呵护。可是我发现,我有点太宠爱小高了。这样宠爱的后果是:犯了错误的批评,愿望的不能满足,都会深深的刺痛他,哭,不说话,倔强,耍性子……这学期,我知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呵护,虽需小心翼翼,却也不能失去了原则。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谈到班主任的工作,我不禁想起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一个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暖洋洋的,开始解开纽扣接着脱掉大衣。”
这则寓言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北风”,“南风”无异于班主任积极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学生”了。我们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调子,盛气凌人去压服学生呢,还是用诚挚的情感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呢?当然,我们都愿意选择后者,愿意做“南风”,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运用情感和爱来诱导,教育学生。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爱,也是要有尺度的。
【案例点评】
对于不合群的学生,不要一味的批评,请班主任们多给这样的学生一点爱吧。因为你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他的人生发生转变,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另外,对于这样的学生,对他的教育或者说心理干预一次肯定不行。教育应该是一个过程。没有一种异象行为是一次就可以纠正的。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对于解决学生问题,我们要慢慢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的,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提高成绩,而是救赎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