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作者】 于林红

【机构】 山东省乔官镇黄家洼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就要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 个性发展 新课标 学生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江泽民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那么,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我们应该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才能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数学的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开展模拟售货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活动,学生不仅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而且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创造性的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教师可出营造问题情境:“我们班要举办元旦晚会,准备买一些水果来招待同学,但是不知道买什么水果好,怎样才能让买来的水果,大家都喜欢呢?”这样设计,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认识了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学习,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究、去发现,教师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说出相应的分类标准。学生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进行分类,调动已有的分类经验进行探索,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能滚和不能滚分,还有的按形状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
  如:调查本班学生的课外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办法调查课外活动的情况;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知识技能。这是一个开放题,其目的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中,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我用委婉地语气说:“你坐下,听听别的同学是怎么说的”“再想想看”“加油”“要努力”等,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则采用 “你真棒!”“真了不起!”“很不错”这些话来激励他们更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数学,注重开放题的教学,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课堂,创新的教法结合起来,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